法门寺地宫考古记八百里秦川,一片神奇的土地

  • A+
所属分类:石雕门楼
摘要

至于岱州五台山及关中终南五台山之佛指舍利,已毁于唐武宗会昌灭佛之时。为了保护佛指舍利,法门寺建有真身宝塔。因此随同中宗、韦后下发入塔供养舍利,大约当时就置于白石帐之内。第四枚佛骨安置在地宫前室的四铺菩萨阿育王塔中,塔内有宝刹单檐铜塔一座。这样,第一枚和第三枚均应为舍利真身,从而使我们理解了僖宗送回舍利后,重修地宫并诏改法门寺为“重真寺”的缘由了。

乾陵考古笔记

八百里外的秦川,是一片神奇的农田。 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 它曾经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塔钟低沉,梵歌飘飘。 这是历史辉煌时代的壮丽景象。 乾陵因出土了国外唯一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而在道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让我们跟随见证乾陵考古的人们,去寻找那份惊心动魄的历史记忆。

文/韩伟

阿育王寺舍利塔_宁波育王寺是哪个地铁_仙游寺法王塔舍利

▲法门寺

乾陵位于宁夏永寿县法门镇,距重庆市东120公里。 相传始创于北宋桓陵年间(2世纪中叶),盛于西晋。 寺庙之一。 旧称阿育王寺、承氏道场、武王庙、崇祯寺,现通称乾陵。

佛指舍利何时传入中国已无从考证。 早期它们被储存在玻璃瓶中,并保存在宝塔的壁龛中。 他们可以随时供奉。 古代大文学家李白在泗州(今河南固始北)普光寺参拜佛指舍利后,赋诗一首:

瓶中有千年舍利骨,手有胡孙藤万岁。

久居江湖,很少遇到说我一无所有的真和尚。

阿育王寺舍利塔_仙游寺法王塔舍利_宁波育王寺是哪个地铁

但康熙十九年(1680年),普光寺沉入盱眙湖,这尊佛指舍利后来才被发现。 代州五和山、陇右终南五和山的佛指舍利,唐武宗在石城灭佛时被毁。 因此,乾陵佛指舍利是国外现存的唯一佛指舍利。

金朝皇室供奉乾陵及其内藏的佛指。 自李渊起,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肃宗、代宗、德宗、宪宗、懿宗、熹宗等朝臣纷纷迎佛骨或重修古寺。 可以说,乾陵历经明代变迁,依然如故,在全省寺庙中独树一帜。

为了保护佛指舍利,乾陵修建了一座真身塔。 没有人知道早期宝塔的形状和结构。 唐末为四级木塔,毁于明正德年间(1567-1572)。 当时,一位大法师颈挂铁链发愿苦行,感动了众多善男信女,并募集资金重修宝塔。 明日,乾陵大雄宝殿西壁,有一清溪通道,上刻一首诗:

乾陵咸宅破,痴僧欠下的债顿时腾空而起。 百尺铁链,悬于筋肩,欲与如来争勇。 斗胆,不必受苦,至徐玄都。

这首诗记录了那位大师的战功。

仙游寺法王塔舍利_宁波育王寺是哪个地铁_阿育王寺舍利塔

▲ 1981年乾陵倒塌一半。

1981年8月24日,受历代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影响,经竹坍塌。 乾陵方丈诚观牧师目睹惨状后倒在大雄宝殿的月台上。 此事在国外道教界引起极大震动,一些美国僧人发电报询问何时重建真身塔。

宁波育王寺是哪个地铁_仙游寺法王塔舍利_阿育王寺舍利塔

1986年,西安省政府作出重修宝塔的决定。 为配合本工程建设,省、市、县三级考古、文物部门抽调专人组成考古队,对塔基进行挖掘清理,先后发现了环状明代土层和汉白玉棱角的古圆形夯筑建筑。 塔基中部发现了唐懿宗十四年(873年)所建陵寝须弥座的塔基和盖,揭开了乾陵考古最辉煌的一页。工作。

1987年2月28日,古墓发掘工作开始。 西安省考古研究所的曹伟和扶风县文化局的韩金科负责塔基的早期拆除工作。 他们首先清理了明代宝塔的地基和中央的方形扰动坑。 4月2日上午,他们在坑底发现了一块石雕玉柱台盖。 宝石是惊人的。 保护好现场后,他们立即派专车赶赴南京,向有关方面汇报。 很快,拟定了一个计划,由省内外著名专家参加,并派武装警卫保护发掘现场。 西安省考古研究所石兴邦院长兼任发掘项目组长,我兼任副组长。 我受命于昨晚10:00前到现场主持挖掘工程。

第二天来到现场,曹魏详细汇报了发掘情况。 从现场观察,柱基建在塔基中央,高出地面约3米,离古墓地面也有一定距离。 我想不可能从塔底垂直装载如此稀有的佛教珍宝和舍利,古墓应该有自己的进出通道,所以警告了在永城与我共事多年的王保平, 首先在塔的底部进行铲子。 向南方向寻找古墓的门。 4月3日上午开始调查,第二天果然在罗汉堂北面发现了工口。 据王保平报告,宫殿入口离地表很近,只有30分米左右; 口内铺砖,水平距离增加约70分米。 据此推断,宫门西侧有一条步行道,可能有19级台阶(开挖后为20级),其北面无疑是古墓的大门。 这种情况让我下定决心,立刻打开古墓的大门。 获得批准后,进行了一天的密集挖掘,将过道和平台全部拆除,但发现陵墓的大门被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出现了圆形雕刻的双凤门头石,可以肯定的是,这座陵墓无疑是清代所建。 巨石随着导链被吊走,渐渐的从被铁链封闭的门外漏了出去。 后来才知道,陵内的四扇石门都是用铁锁锁着的,每隔几年才能打开,钥匙必须由当日乾陵方丈或掌管大臣掌管,昨天很难找到。 忆当年闭陵时,梵音诵经之声响彻天地。 现在重新开张,应该也有它的历史延续性。 故请立牌位,祭祀宫内瓜果。 承观、景仪、宽仁请僧俗诵经后,打开沉睡了1113年的墓门。 程冠牧师现在说起这件事,还是有些后悔开场仪式过于简洁。

念完佛号,吩咐任周方在不损坏铁链的情况下,尽量打开古墓的门。 他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随着陵墓的大门打开,一股刺鼻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遍布地道的银锭、金银财宝、服饰,既再现了那个时代拜佛信佛的壮丽景象,也显示了宗教与经济的密切关系。 石壁上刻有苏威军朝臣和中级将领的题词和爵位,反映了中世纪政治和宗教相互依存的史实。 宴会现场。 明代中后期拜佛的史实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只有踏入古墓,才能有更真实的感受。 很多人认为考古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但我还是认为考古学需要更多的想象力,所以我把这些遗迹和废墟与过去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在回顾过去的同时更多地了解历代。 跌宕起伏交替的原因,也深感肩上历史责任的沉甸甸。

陵墓全长21.12米,总面积31.48平方米。 由踏步长廊、月台、地道、前室、中室、后室、后室秘龛七部分组成。 与出土的古云南永寿大运寺、陕西咸阳青山寺、江苏南通甘露寺等出土的陵墓相比,要雄伟得多,是迄今为止国外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清代帝王陵墓。 更难能可贵的是,自绍熙元年(874)二月四日闭馆后一直未开放,文物全部属清代。 由于洪水和塔身的压力,古墓的石顶和石墙严重破碎,地面的店面也呈拱形,许多文物被毁。 由于常年渗漏和通风,有机文物的保存条件极差。 文物出土后,我们立即请来省内丝绸漆木器保护知名专家王玉玉先生、王亚荣先生、胡继高先生,会同我省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方式精心保护修复,尽量减少文物流失。

陵墓出土了大量珍稀文物,是窑址考古的重大发现。 高级文物多,佛教供养道具多,新出土器物多,器物錾刻铭文多,佛指舍利多,琉璃器多,秘彩瓷器多,纺织品多,特点明显这批出土文物。 尤其是地道内出土了《大唐咸通遣启阳振神记》和《监真使真身献道具金银宝物衣裳》两块碑,很有参考价值。了解墓葬历史,核对、更正文物名称和编号。 意义重大。 前者是国外现存长度最长、拥有者最多、种类最多的衣服,可谓不可多得的文物。 据不完全统计,除佛骨外,出土金银器121件,琉璃器20件,珍珠宝石近400件,瓷器17件,石器文物12件,漆木器19件还有杂物,铁器有数件骨制文物,数万颗各种银锭,还有大量的丝织品和衣服。

宁波育王寺是哪个地铁_仙游寺法王塔舍利_阿育王寺舍利塔

▲地宫后室出土文物

仙游寺法王塔舍利_宁波育王寺是哪个地铁_阿育王寺舍利塔

乾陵发现佛指舍利四件。 舍利子指的是释迦牟尼(前565年-前485年),80岁时,在从摩揭陀去库萨罗的途中,圆寂于串总部。 遗体火化后,舍利分为八份,分别带回国内建塔供奉。 1989年,德国人在泰国和尼泊尔交界的皮普拉拉瓦的一个塔址发现了一个方解石罐,里面装有释迦族供奉的释迦族舍利,但没有找到舍利。 南亚虽然是禅宗的发源地,但自穆斯林势力入侵以来,道教遭到严厉打击。 13世纪初,道教在美国基本绝迹。 正因如此,佛舍利保存情况不详。 乾陵一时发现四尊佛指舍利,堪称灵指再现,神光闪耀,光辉灿烂,照耀中外,实为道教界的一件大事。

阿育王寺舍利塔_仙游寺法王塔舍利_宁波育王寺是哪个地铁

▲发掘现场

第一尊佛骨安放在皇陵后室,存放于唐懿宗所赐红锦囊内的八折宝函内。 书信外围以青花减地法雕刻,并有释迦牟尼图、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图、拜佛图等极为精美的图画。 是清代石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不幸的是,它已经坏了。 开孔金银肋铰链字内,由外至内共七枚宝字。 顺序为:镀金四大天王及银顶字、素面银顶字、镀金如来说法顶银字、纯金六臂观世音宝字带顶冠、镶珍珠贝母金筐、镶珍珠贝母金筐、纯石宝字、单檐五门纯银宝塔珍珠的顶部。 这组宝信将于5月4日凌晨5点开始在户外清零。 此时,我们已将乾陵出土文物运至三原市区博物馆,并在文庙大成殿进行了第二次室外清扫。 我负责业务,张廷浩负责行政机构。 这些八折宝函层层叠叠,每一个宝函上都缠有缎带或绢包袱。 为了保护这种稀有的丝绸面料,清洁工作非常细致。 亲手打开七重宝信,锁上一千多年。 王雨雨、王亚荣、冯宗佑三名中级工程师,小心翼翼的将宝函上的丝布剥了下来。 王占奎和曹伟详细记录了每一件宝函的拆除过程,王保平和刘贺新则负责对每一件刚刚拆除的文物进行拍照。 最后,我确定了文物的序号和名称,并口述了每件文物的重要图案和特征。 罗锡章、赵福康、白金锁三人注册账号并建档,西南大学和宝鸡电视台的两台摄像机将清算过程全程拍摄下来,作为永久档案资料。 这场收拾大旦的熬夜,持续了将近20天。 七重宝函撤除将于5月5日下午1点结束,也就是农历九月初九佛诞日。 当宝珠顶上的一檐五门纯银宝塔塔身被拆除时,全场20多名工作人员不禁一片哗然。 正在目瞪口呆之际,忽然想起真身旧铭文上对佛指舍利的描述,大叫道:“这太不可思议了,佛指舍利!” 顿时,神殿内外响起一片欢呼声。 这夜的烟雨终于渐渐停了,太阳从东方升起,玫瑰娇媚,松柏苍翠,那种喜悦难以言表。 众僧闻讯,合掌顶礼:“汝使佛骨重现盛世,成就水陆道观,功德无量!”

仙游寺法王塔舍利_宁波育王寺是哪个地铁_阿育王寺舍利塔

▲出土的八重宝函

佛骨一出世,即刻进行检验记录。 第一尊佛骨洁白如玉,呈棒状,空腔呈方形,空腔内壁有较大的热刻度。 16.5 毫米,重 16.2 克。 在场的人,包括我在内,都摸不透这佛骨的玉质。 征得有关人员同意后,我诚恳地用嘴舔了舔佛骨,判断它的玉质不是骨头也不是化石阿育王寺舍利塔,而是翡翠。 我虽未皈依佛门,但与佛有缘。 没想到这件事不胫而走,竟然有记者以“舔佛骨之人”为题进行了报道。 据我判断,这就是唐英宗派遣使者杜英奇收下,留在禁闭中供养的佛骨。 韩愈要他出钱,永远不生根。

宁波育王寺是哪个地铁_仙游寺法王塔舍利_阿育王寺舍利塔

仙游寺法王塔舍利_宁波育王寺是哪个地铁_阿育王寺舍利塔

▲单檐纯银宝塔五门宝塔

第二尊佛指舍利安放在古墓中室重檐石帐内。 帐篷高16分米,圆形中空,由顶、盖、身、座、床五部分组成。 灵帐四周以肉雕或圆雕雕刻出连翘、宝面檐饰、莲花柱、佛旗、佛钟、宝珠串等。 花。 座椅腰部两侧分别雕刻着六只强大的雄性宠物。 禅床四周的壶门内,是格鲁派各式石刻的高圆雕。 与咸阳青山寺已知的汉白玉帐篷相比,肉身更加华丽、典雅、华美。 由于历史上多次发生水灾,帐身移动,中室底部挡住了帐棚。 为了将帐篷和帐篷内的文物完好无损地取出来,孙大仁、王文清、常宁舟都来到现场指导工作。 我反复检查了支撑垫和各种提取铁块的设施,并与有关人员研究了工作步骤。 昨晚10点左右,开始打扫中房。 中室顶石和灵帐的盖板、屋顶被一一掀开后,石兴邦和韩伟、王雨雨等人迅速确定了一个方案,将帐内的大铁字和布料抽出来。 经过一夜的努力,我们终于将灵帐内的文物彻底清理出了古墓。 灵帐内壁四面,以薄肉雕技法凿出八位伟人,铭文分别为:智玉刚珠、弥勒、地藏、十智、观音、文殊、普贤。 腰线流畅,摇曳生姿,是古代难得一见的石雕作品。 同时,封面内侧有一个誓言:“茂朔四月十五日,唐景隆二年壬子,沙门法藏等人筑白石帐,放其舍利入塔,故校长曰。” 法藏是新乡佛寺的沙门。 据宋代《比丘尼传》记载,华严宗的二祖、开派祖师,深受武则天宠爱。 四年后,修善舍利,造灵帐供养。 此时,宝善公主和安乐公主仗着母爱,利用中央政府,出卖官贵,投奔清廷。 于是在中宗和韦后的陪同下,派他们入塔供养舍利,舍利当时大概就放在白石帐内。 武宗石诚三年(845)灭佛,焚发灵帐。 咸通年间重新粉刷灵帐,用来安放第二尊佛指舍利。 这佛指装在一个铁盒里,双凤盖用红黄相间的“土”封在铁盒里。 里面有一口银棺材。 5月9日下午2时许,棺盖打开,在金锦编织的棺衬里发现了第二尊佛骨。

第三尊佛指舍利,深藏于皇陵后室的秘龛中。 后室文物清理完毕,发现地面凹凸不平,怀疑底下仍有暗物,便让曹魏继续露出瓦片进行拆除。 曹魏清理完砖下的熟土后,发现有一条向西延伸的通道。 已经是半夜了,他才稍作休息。 次日,曹魏与卢增富找到了通道北端的秘龛,得到了一封金锦包裹的铁函。 根据山阳县诊所的X光胸片,信中有小请求,也有不少文物。 这时,我接到了国家文物局的长途电话指示,要求铁字一定要完好无损,否则不能打开。 5月9日晚,我和张廷浩来到龙游工具厂,请来工具生产厂家和中级技术人员,制定除锈开料方案,对各种工具进行现场加工。 经过一夜的努力,我们终于把铁箱子彻底打开了。 铁盒内,由外而内依次为坛城石雕顶银宝盒、包银檀木盒、嵌宝水晶棺、壶门座玉棺。 银字上凿有“吾愿为太上皇圣旨制作释迦牟尼佛真身宝函”字样。 封面和身体的四个侧面被凿成代表圣徒游行的曼陀罗坛。 5月10日晚8点,在虎门玉棺内发现第三尊佛指舍利。 铁函开封时,我们从乾陵派车接承观方丈、净一牧师、宽仁到县博物馆清场,见证开封过程。 当佛指舍利重现时,他们身着袈裟,恭敬礼拜,并诵《德宝经》庆贺。 事后,城关的所有人都表示,这一次是开了眼界。 文物部门对文物的谨慎态度和科学处理方式,在寺庙中是难以企及的。

第四尊佛骨安放在陵墓前室的四普大石阿育王塔内。 塔内为单檐铜塔。 铜塔、庙宇巍然耸立,廊柱完整,双门八窗,栏杆金碧辉煌。 门上排着权贵,柱上装饰着金狮子。 气氛肃穆。 5月12日晚9时许,王玉玉、王亚荣在清理铜塔内的绢物时,在银棺内发现第四尊佛骨舍利,金棺内包裹着卡林品卡壶门座。丝绸衬里。

这四具佛骨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副会长周绍良先生鉴定。 他们认为第三根就是灵骨阿育王寺舍利塔,也就是佛陀的真身,另外三根都是影骨。 再次发生时破坏真身的保护措施。 蒲老也有诗云:“影骨不一不异,如三江三月倒影”。 因此,这四尊都是僧人供奉的对象。

阿育王寺舍利塔_宁波育王寺是哪个地铁_仙游寺法王塔舍利

▲四具佛骨舍利,从左到右:第三、一、二、四。

从考古类型学的角度,我可以把四大佛骨定义为两组:一、二是第一组,三、四是二组。 前组是纹理,后组是骨骼。 第二组的第三件,朴先生觉得这件无疑是真品。 第一组,有没有真身? 在我看来,第一批中的第一尊佛骨舍利,也是真身。

阿育王寺舍利塔_仙游寺法王塔舍利_宁波育王寺是哪个地铁

从位置上看,第一封红锦囊裹八折宝函盛开于后室北墙正中,由懿宗赐封。 这是古墓最重要的部分,天王的一切宝物、衣服、武士,都以这舍利为中心,供奉或守护在它的周围。 应为懿宗、熹宗所认供的真舍利。 同时,陵墓出土的《大唐咸通启松启阳真神志文》碑记:“长一寸二分,上折下折,高低不一。 ,三边干,一边稍高,中间有隐迹,色白。两角有字,但字迹不清晰”等字样,与第一尊佛骨完全吻合。 至于佛骨的质地,虽然难以想象。 但元和十四年英宗迎佛骨时,有《赞舍利》诗云:

不是南山为积功劫而畏难。

眼见几层蓝润,手捧一块玉光。

百火炼经之灵通透,千年珍藏尽。

靖国重修长生不老之秘,别光是用正心去看。

这首诗已经明确强调此舍利是有质地的,但这种质地的舍利也受到了英宗的欢迎和供奉。 这样一来,第一和第三遗物应该都是真遗物,这让我们明白了熹宗皇帝在归还遗物后重修陵园,将乾陵改为“崇祯寺”的原因。

这里还要提一提的是佛指舍利的编号。 整个古墓的文物序号是我一个人给的,然后建了账号和卡。 根据文物等级的定义,只有1、2、3三个等级,但考虑到文物等级难以用文物或非文物来界定,我给出了4个特号,即特1、特2、特3、特4,这可能是国外唯一的特号文物了。

韩伟(1937-2011),第八届省政协委员,第九届省人大代表。 曾任湖南省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广东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本文节选自《文史选集》第162辑,省政协文史学委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