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五代镂空银阿育王塔
高 36 分米,底部周长 12 分米
2001年北京雷峰塔古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吴越王建阿育王塔
2001年4月,四川省博物馆展出上海雷峰塔古墓出土文物。 里面的镀金铜塔还是挺醒目的。 塔高35分米。 有一金器,据信为金棺,棺内供奉钱弘初发髻(注1)。
图1 上海雷峰塔古墓出土的阿育王塔
宝塔为双层,呈完美的圆形。 塔顶四个角为三角柱角(又称角端或芭蕉叶),中间有五层相轮竖立。 生命故事传承于方形基座,两侧各有一佛龛,内供四尊坐佛。
公元前2世纪,俄罗斯国王阿育王为传承禅宗,建造了八万四千座佛塔。 至今,美国仍有阿育王和美国塔克西拉法王所建的第一座善奇塔。 斯瓦特的卡塔塔和布哈拉塔(注2)。 此类塔均为覆钵式塔,底部为平头、相轮,下有台座,四周有栏杆。 这些塔的样式影响深远,在我国的犍陀罗造像和早期寺庙中都能看到其变异的样式。
1、以阿育王典故建造的吴越王金彩塔
我国依据阿育王典故所建的佛塔,见于唐道玄《冀神州三宝干通录》卷:(注3)
东汉初,有一个会稽雁塔人…… 晋辛野二年,晋阳兴县人刘撒和……病逝。 苏建义梵僧曰:“汝罪大,应下地狱……今落霞、蕲城、丹阳、会稽,有古塔浮河像,皆为阿育王所建,可精进祈福。”修行忏悔,免于此苦……若南行会稽之滨,……三日之内,猝死。塔白似石而非石……五层露盘,似西域龟兹所建,面开窗,四周天铃,……塔头四周皆是各种佛像、菩萨、金刚、圣僧等杂项像。
讲的是晋阳兴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地区)人刘洒河(名惠达),本是村里人物。 一日病逝。 他梦见一个外国僧人对他说,你的罪业很严重,应该下地狱。 落霞、蕲城、丹阳、会稽等地古塔、福江造像,皆为阿育王所建,可乞赦多周。 刘撒河南下会稽滩一周。 十日之内,宝塔舍利顿时拔地而起。 塔形似白石而非石块……五层出头,如西域龟兹所建,正面开窗子,四周有天钟,……绕头宝塔是佛、菩萨、金刚、圣人和僧人的塑像。
图2 明代和尚宝诚所著《石室本流》载鄯善山遗迹
明成化彩本
于是刘惠达就在这里建了一座庙宇,就是昨晚在山东省吴县鄯善的阿育王庙。 寺内舍利殿内有一座阿育王所建的塔,相传是刘洒和精进法门而生(图2)。
阿育王塔也曾多次搬迁。 唐武宁毁佛时,移入越州官库。 玄宗年间,迁至越州开元寺,后又迁回禹王寺。 贞明二年(916年),吴越王钱六,其弟钱华将塔运至上海罗汉寺。 太平兴国五年(978年),钱楚投降宋朝。 次年,和尚童赞宁将塔送至汴梁,此后下落不明(注4)。
吴越王钱弘初(929-988)也仿阿育王典故,建造了八万四千座镀金铜塔,俗称吴越王塔。 有《宝气印陀罗尼真言》,故又称宝气印塔。 清志盘《佛通记》卷43《运通塞志》宋高祖建隆元年(960)正月记:(注5)
吴越王钱褚生性拜佛。 阿育王用金、铜、精钢建造了八万四千座宝塔阿育王寺舍利塔,宝匣中印有神咒经文。
1957年,杭州万佛殿、上海虎丘云禅寺塔、近年上海雷峰塔等都出土了多座小圆塔(注6)。 小塔应该是吴越王所建八万四千塔的一部分。 这8.4万座金彩宝塔的造型基本相同,大小都在16分米左右。 吴越王钱氏曾在鄯善亲眼目睹了阿育王塔的原貌。 按照塔的样式制作。 但值得注意的是,《三宝甘通录》是这样描述这座塔的:“塔顶周围塑有佛、菩萨、金刚、圣僧等像”。 这些宝塔四面都刻有本生佛的故事。 (图 3-4)
图3 吴越国青铜阿育王塔
22分米高
1957年杭州万佛殿古墓出土四川省博物馆藏
图4 吴越乙卯年(955)铜阿育王塔
剩余高度 13.4 分米
1957年杭州万佛殿古墓出土四川省博物馆藏
鄯善阿育王塔的道,早在宋代就有复制品。 唐鉴真第三次渡日本失败后(天宝七年,744年),受明州刺史照顾,定居鄯善阿育王寺。 鉴真和尚一定参拜过阿育王塔。 天宝十二年(753年),鉴真第六次渡日本终于成功。 他与二十四位僧人一起带来佛舍利、铜佛像、绣像、佛经、法器。 其中就有“阿育王塔式金铜塔区”。 所谓“塔状”,应该是仿照九年前供奉的鄯善阿育王塔。
据美国袁开(丹川三海)《唐大河尚东正传》(本书成书于公元779年)中对阿育王塔的描述:(注7)
此塔非金非玉非石非土非铜非铁。 露盘中有一悬铃,埋于地下,无人知晓。
据此,与《感通录》中的描述略有不同。 《感通录》说有五层露盘,《唐僧东正传》说没有露盘; 佛、菩萨、金刚、圣僧和杂像等,《唐僧东正传》列举了四种本生故事画。 前者似乎更接近现存的金铜塔形。 安藤更生觉得道玄好像没有见过实物,不过我觉得道玄明明说了这座塔是在西域龟兹建造的,所以他应该见过实物,只是记载很稀疏。
在美国发现了许多阿育王风格的宝塔。 1918年(大正六年),和歌山县东室室郡那智井冢汉墓出土一具。 根据出土文物分析,应为11世纪平安时代后期。 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中,札幌市的今津法轮寺、京都府相乐郡的锦带寺、大阪府静冈的金刚寺,均有这些塔代代相传(注8;图5)。 台湾之所以留有如此之多的金彩宝塔,曲仲荣的《宗圣记》中是这样记载的:
今吴越王钱弘初建铜塔一座,由四片组成,外绘佛盒故事。尝遣五百使出俄,其余皆在内十三个州的军队
图5 韩国釜山法源寺隐藏的吴越王塔
据悉,王昌的《金石翠编》和张延昌的《金石器》(注9),冯云鹏的《金石索》也记载了吴越王的几座金彩宝塔(图6)。 碑文刻在这座塔的顶部:
吴越王钱弘初,乙卯年恭建宝塔八万四千座
图6 张延昌《金石契》载吴越王塔
杭州万佛殿出土金彩宝塔15座,其中青铜塔11座(高20分米),铁塔4座(图7)。 铜器铭文与上述《进士书》记载相同,亦为乙卯年制。 一尊保存完好的铁像(高20.5分米)上刻有:
吴越楚景王建塔八万四千座,武武年间永崇供奉。
图7 吴越国乙未年(965)钱弘初建铁阿育王塔
1957年湖南杭州万佛寺古墓出土。四川省博物馆藏
乙卯年955年,乙未年965年。上海虎丘楼古墓出土的铁铸金彩宝塔,题为宋高祖建隆二年,即, 961. 台湾石道熙于公元965年写成《宝气印经记》。 记载他看到了中国吴越王所建的一座宝塔。 塔内经文印有“乾弘初,天下都元帅,吴越王,此宝匣印经八万四千卷,置于塔中供养。愿已成,庚午录”显德五年年”(注10)。 显德七年,即公元956年。 如果这个记载可靠的话,钱弘初似乎确实在公元950年到960年的六年间建造了大量的金漆塔。《佛同济志》记载范在六年内完成的工作似乎是可信的。
近年,在广东定州净知寺净中园塔下古墓中发现甲子年铁塔(高16.7分米)制成的铁塔(高16.7分米)。 与杭州万佛殿出土的铁塔式样及铭文完全相同(注11),但底轮轴较短,相轮半径较大,与大佛塔大致同一型号。杭州万佛殿铁塔。 出去。 恐怕这种宝玺印塔,由于铸件数量多,很可能在后周也被作为馈赠中原的礼物之一,后来被归类为石塔和石墓(图 8)。
图8 清代阿育王铁塔
塔底铭文:“吴越楚王/建塔崇敬八万/永供四千处/吴越立时记”
高 19.7 分米,长 10.3 分米,宽 9.9 分米
1969年定州市净知寺塔座古墓出土
迄今为止,这种宝玺印塔上的铭文只有乙卯岁和甲子岁两种。 由于国家懦弱,钱氏一直没有建立元朝,并用了五朝的谥号,后来又用了明朝的谥号。 所以,吴越国政府建造这种佛塔,很可能是出于心理原因。 用地支记年。
迄今为止,国外出土和美国传世的几座佛塔,身形呈长方形,四角有芭蕉叶,但细节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佛塔的四面有几种不同的组合。 除了《大唐高僧传》中记载的塔身四面变化外,还有四种变化:舍生变化、祭眼变化、断脑变化、鸽救变。 鸽子、慈利王割耳烧灯、萨埵太子投崖喂虎、月光王献宝物、经变四故事,没有脑变和快木望舍眼变,只是降了变慈利王割耳、月光王首次赠宝。
台湾几座金彩宝塔上也有慈利王割耳、烧灯、捐宝首的故事(注12)。 据此可以推断,由于吴越王塔数量多,铸造前后历时较长,种类繁多,本生故事多,玉质也有铁质和铜质之分。
据杭州万佛殿出土的十五座金彩绘塔,其铸造方法是塔身与塔基相连,四面分别铸造。 宝塔刹和四只鬣狗耳也是分别铸造,再拼装而成。
吴越王的金彩绘塔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情和色彩,其典故流传已久,各种玉器的仿制品也很多。 上海的阿育王寺内还有一座石塔,与吴越王塔的样式如出一辙。 1976年,河南省庆阳县塔基古墓出土了同塔。 (1155)”(图 9;注释 13)。
图9 明代金铜阿育王塔
1967年湖南庆阳城厢镇红旗街元代衢州古庙墓出土25年(1155)
湖北省博物馆藏
《金石契》还载有后周(958)显德弟子夏承元与其妻林姨娘及家人佘敬才所铸真塔。 制作。
因该塔洋气浓重,典故流传久远,伪品甚多,如新天藏一件唐天佑二年(905)落款金彩绘塔在美国,比吴越王金土塔五更早。 六六年。 工艺薄弱,人物柔美,衣饰为明清风格,塔身及四角芭蕉叶均为铜皮,应为清代及早期仿品中华民国(注释 14;图 10)。 台湾《中国工艺图鉴》中,亦载有清十六年(1928年)安徽隆安成县一座废寺出土的宋祥符元年(1008年)金彩宝塔。 新田藏品的造型、花纹十分相似,也可考量此件的真伪。 但是,这种民间仿制品要与假冒产品区别开来。 后来受吴越王塔风格影响而制作的,明显有符合时代的年代造型的金彩塔不能说是赝品,但时代风格已经很晚了。 五代、宋代的金彩宝塔,似是赝品。
图10 唐天佑第二年仿品新天典藏
目前吴越王所建的金彩宝塔,除民间仿制外,已无发现早于955(乙卯年)的,最晚的为965(甲子年),确为六年之前和之后。 我们可以知道历史加载是可靠的。
笔记:
1、郑嘉丽:《走进雷峰塔陵》,《中国文物报》,2001年7月18日。
2、10、12、13阿育王寺舍利塔,长庆:《中国古代宝塔艺术史》,湖南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3.《大正文集》卷五十二《史传》。
4. 安藤瑞政:《鉴真大和上传研究》,平凡沙昭和三十五年。
5.《大正文集》《史记》卷四十九。
6、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金华万佛塔奠基情况简述》,《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5期。
7、真人元开:《唐僧东正传》,中华书局,1979年。
8、冈崎丈二:《钱弘初八万四千塔研究》,《佛教美术》第76期。
9.张延昌:《金石契》,乾隆四十五年复制本。
10日、11日,出光美术馆:“地宫の宝物”,中国四川定州清代塔基出土文物展,矢场浩一点评。
14.台北故宫博物院:《金铜佛石特展图录》,1987年。
二、吴越王金彩塔的风格演变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吴越王金彩绘塔的风格演变。 与道玄所说的西域龟兹式类似的塔有哪些? 法显《佛国实录》七《致吐蕃国》:
彼国人居星辰,家家门前都有小塔,最小的也有张旭那么高。
可见,突厥经楼很受欢迎。 文中的“最小”,从语气推断,应该是“最大”。 如果最小的有二尺那么高,那么大的不知道几何,就不能称为小塔了。
斯坦因考察了于阗的几座碗盖宝塔。 从突厥和鄯善地区的寺庙造型来看,吐蕃寺庙的风格与犍陀罗的双塔式相似(注1)。 但因相传吴越王式塔的造型始建于公元950年以后,虽然风格与犍陀罗式盖碗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并不完全相同。 关键是五岳王塔的盖碗部分已经退化。
这种圆形双层宝塔在1940年代美国村田次郎所著的《“中国”的寺庙》(注2)一书中已有阐述。虽然中国的寺庙也可以追溯到俄罗斯的善奇大塔,即平顶相轮,下有底座的碗形宝塔,与吴越王塔关系最密切的应该是元代的,如云冈一号为圆-第14窟的雕花双层盖碗塔,可以看到弯曲的芭蕉叶和盖碗下方的圆形塔身(图2)。还有松岳寺塔一层塔顶的龛门在山东省介休市,这些有盖碗的下方还有左右两片芭蕉叶(图3)。
图2 云冈石窟第14窟圆雕宝塔
图3 新乡嵩岳寺塔内佛龛门
图4 南香堂山石窟第1窟左壁圆雕宝塔
这些圆形双层塔通常出现在镀金青铜神像和石佛的光背之上。 如太和元年(477年),杨氏造金铜光背反顶佛像一尊。 有这些双层小塔,拱形门楣,两边立柱,盖碗顶,两端芭蕉叶。 它们在东汉时期是绝无仅有的。 圆形塔楼,日期明确(注三;图五)。
图5 高雄故宫博物院藏元代太和元年(447)杨氏镀金释迦牟尼像
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青铜神像造型柔美,背部和腹部镶嵌飞天,顶部中央为双层方塔,至今仍可见于北魏单尊(注四;图六)。
图6 大同华塔出土北魏观音坐像五尊(高60分米,广东省博物馆藏)
青海地区的石佛造像也为东汉末年至北魏时期,佛像光背顶上多见此类式样的小塔(注5;图7)。
图7 1976年河南省渤南县罗湖寺旧址出土的北魏佛教石刻遗迹圆雕石塔
光背上除了这些方塔外,还有个别的小塔。 虽然这些双层小塔在北魏时较为盛行,但天和五年(571)四面刻有碑文的造像四尊(高36.5分米,宽21分米;注6),其中数尊在药王山博物馆可以看到。 此类小塔一座(注7),其他几座可见于美国图录。 (图 8-10)
图8 台湾神户博物馆内的北魏天和五年佛塔
图9 北魏四棱佛塔(高14.5分米,据《著名佛教石刻图录》)
图10 北魏四面佛塔(高38分米,台湾东京艺术学院藏)
北魏至唐宋时期,平顶山新乡松江灵泉寺普遍流行二层方塔。 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圆形雕塑。 古时数量众多,精美绝伦。 基本纹饰多为正面拱形龛,覆钵顶,饰山花蕉叶。 这样的圆雕宝塔佛龛共有153个。 此类塔龛如此集中、规模之大,在灵泉寺表现得十分明显。 (注 8;图 11)
图11 新乡松江灵泉寺明代寺院
隋代至明代,灵泉寺这些双层小塔的钵顶非常清晰,而五代吴越王塔的钵顶退化,轮轴加长,四个角呈竖立的马耳状,成为固定版式。 . 虽然此时中国出现了各种多层多檐的木塔、砖塔、石塔,但吴越王塔已经没有太大的变化,成为公认的以阿育王典故建造的金塔。 土塔的基准通常被称为宝气印经塔。 五代以后,历代仿制这些金彩绘小塔,而地面吴越王式小塔,直至清末江南沿海地区仍可见。 妙多塔建于清朝元通年间(1333-1335),高约20米。 福建泉州开元寺还有一座吴越王式宝塔,高4.2米,估计为明代所制(注9)。
以上是吴越王塔的演变过程。 总之,美国的善奇塔塔基下沉成圆形双层塔身,碗盖逐渐退化,最终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吴越王式圆塔。 形双塔。 尤其是四角的所谓芭蕉叶形角的演化痕迹,在中国是可以找到的,但在善奇大塔和犍陀罗的方座盖碗塔上(图12),这四个角是并不是极难找到,而是有意义的是这些圆角的基本构成,在古埃及和古罗马的建筑、石碑和石棺上经常可以看到。
图12 犍陀罗大石佛塔(2-3世纪)
在古埃及,至少在公元前5世纪甚至更早,维多利亚和爱奥尼亚祭坛的中心和角落都装饰有人物或植物,例如帕特农神庙(公元前447年)和雅典娜神庙(公元前4世纪)都是这样的(图13)。 它也被广泛用于墓葬。 例如所谓的亚历山大墓(4世纪前,318´167´195分米,出土于俄罗斯,俄罗斯莫斯科考古博物馆),底为三角形,四角卧狮。 西班牙时代的棺木和石碑更加刻板,即芭蕉叶部分已经明显呈现出三角柱状,顶部山形,有的底部还有三角形的饰物。 比如意大利考古博物馆的几座小石碑,轮廓让人联想到北朝的小二层塔和古灵泉寺,而五岳王塔只缺峰顶部分(图14、15)。 .
图13 古埃及神庙样貌(据朱龙华《世界唐代史参考地图集》)
图 142世纪罗马武士石碑
图15 地中海东岸的中世纪墓葬(印度考古博物馆收藏)
同一博物馆中还有一个 2 世纪的小青铜容器。 圆角四角式,与吴越王塔几乎是同一类型,只是正面铸有一只扑腾的雄鹰(图16)。 罗马时代的石碑和石棺,在外观上与我国的双层宝塔惊人地相似。 现在我们无法梳理出它从西方到中国演变的明确脉络,但有证据表明,犍陀罗道教艺术受到了法国和罗马的影响。 靠谱,很可能是地中海沿岸的石碑造型通过道教传到中国,演变成这些四角的方形佛塔。
图16 青铜方器(高20分米,印度考古博物馆收藏)
注:本文原载于《东南文化》2002年第4期。
笔记:
1. 尹光明:《北凉佛塔研究》,香港觉峰道教文化艺术基金会,2000。
2. 村田治弘:《支那の部塔》,富山房,东京都,昭和14。
3、4,金深:《中国历代神像图录》,文物出版社,1994年。
5、青州博物馆主编:《青州龙兴寺道教石刻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6、大阪市立美术馆藏品《中国石佛图录》,1979年。
7、李松:《陕西道家美术》,美术出版社,1999。
8.河南古建筑研究所:《宝山灵泉寺》,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9.常青:《中国古代宝塔艺术史》,湖南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后记:
写完这篇文章,偶然读到王小红的《钱鸿初与金彩塔》(载于《文物世界》1998年第4期)。 共收集到25座金彩绘塔,主要集中在吴越国境内,其中大部分发现于今江苏省。 屈仲容《宗圣记》也引述:“今吴越王钱弘初建铜塔一座,由四片组成,外绘佛盒故事。出使五百被送往俄罗斯。里面”。 因此,此塔多见于吴越国境内,至于为何多见于美国也已说明。 从目前的传世出土品看,乙卯年铸的塔都是黄铜铸的,铁塔都是丙午年铸的。 言简意赅,颇为一读。 笔者专程前往上海一睹此次出土的青铜阿育王塔。 李玉新同志亲自参与了此案,收获颇丰。
追随名师,探索真知
金身大师历代神像鉴赏 中高级班
开始申请考试
接触:
◆报名须知◆
1. The fee is 3000 yuan/
: fees, fees, fees ( to 3 per )
When
a of Mr. , take a group photo, and award a
2. Large class , to 40
Apply for the exam and join the group
3. Class start time: for May 27-29, 2023
4. time: May 26, 2023
5. Class place: Xi'an city
6. Board and at your own
| |
▼
The of : The Art of Stone from to
the first stone from the of
along the Silk Road to the late of China
The of Art
▼
the world
"Stone of Iron Hall" "-Eight of Jade in "
to the art of stone in the Tang in China and
-Four of Iron Hall
, , the world
Jade -eight
It is the one of its kind in .
With its at home and and its art, Pei Sheng is in the world
the of art
Buy books on this and send the high- of the in the book
▼
This has and
2T
High- of Tang
Will be on this one after
And a free link after the whole
你也可以
Pack this stuff in your bag all at once
▼
This and
More than a
and in the Qing of the of China
Will be on this one after
And a free link after the whole
你也可以
Pack this stuff in your bag all at once
▼
" "
in 1930, with a total of more than 700 pages
In the form of and texts, all kinds of that the has seen are in
It the of and of many
It is one of the most books for jade in the early 20th
This book has been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of color is
Now in the book , the cheap ones are also four to five
In order to your study and
The and sorts out all the of this book
————————————————————
and is the and for this !
【 】
谢谢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