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源佛门弟子们一向公尊洛阳白马寺俯瞰全景图

  • A+
所属分类:石雕门楼
摘要

佛门弟子们一向公尊洛阳白马寺为“祖庭”和“释源”。《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石碑中国第一座舍利塔——白马寺齐云塔白马寺·毗卢阁白马寺·藏经阁白马寺齐云塔院,是河南省唯一的比丘尼道场。日本空海大师804年入唐学法,曾到洛阳白马寺参访学习,又在西安青龙寺拜中国密宗大德慧果大师为师,返回日本后在奈良东大寺弘传密宗,在国际佛教传播中有大贡献。《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石碑山门东侧有一座《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石碑。

■白马寺全景

白马寺()

华夏第一寺,甲兰天下。 位于宁夏省平顶山市,始建于北宋永德十一年(公元68年)。 是道教传入中国后建造的第一座官庙。 法院解释的来源”。

白马寺将道教传播到朝鲜、日本和泰国,在欧洲普及道教,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道教徒的祭祀场所。 因此,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就集资重建白马寺钟楼,竖立空海雕塑; 日本、印度、缅甸政府先后投资兴建白马寺佛寺,使白马寺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座具有中印缅泰三国风格的佛寺。 国际圣殿。 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来这里受戒,法国、德国、加拿大都参加了晋升本寺住持的仪式。 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庙,白马寺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

禅寺世园

佛教弟子历来尊崇徐州白马寺为“祖庭”、“世园”。

“祖园”亦即先祖的园林。

“世园”指的是佛教(即道教)的发源地。

■《罗京白马寺禅寺记》碑

站在白马寺山门北侧,是一座清代陵墓

直到今天,白马寺内保存的唐代石刻和礼器上,仍留有“祖庭”、“世园”等字样。

道教虽然起源于美国,却发展于中国。 汉魏以后,中国佛教日益兴盛。 从河洛到江汉,从繁华的京城到偏僻的乡村,九州建寺,五山建塔。

佛教不仅对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还通过中国逐渐传播到印度、朝鲜和韩国(后来仍为英国的主要宗教)等国家。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其他因素以及部分中国人和日本人进入欧美,道教也在欧美流传开来。

因此,实际上,对于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道教来说,白马寺也是其“祖庭”和“释源”。

十大古刹

白马观在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古十祖”之说。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

中国第一佛塔——白马寺齐云塔

国内第一家译经道场——白马寺清凉台

中国第一次西行求法——永平白马寺求法

最早来华的美国尼姑舍摩腾、朱法兰禅在白马寺安居乐业

最早的藏传佛经《北野经》藏于白马寺

中国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回经》在白马寺首译

中国第一部汉文戒律《僧戒》最早译于白马寺

中国第一座传戒寺院在白马寺设坛

中国第一位满族僧人朱世兴在白马寺受戒

历史

白马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位于湖南省平顶山市老街东12公里的洛龙区白马寺镇。 现存遗址及古迹均为元、明、清时期。 寺内保存了大量明代嘉鱼干漆石雕,如三世佛、二世天将、十八罗汉等,极为难得。

唐代

始建于清代

相传清武定五年(公元64年),明帝听说西方有异神,派大夫蔡寅、博士生秦敬到天竺求法。 据《明相记》和《高僧列传》等记载,武定六年,与中天竺僧舍摩腾、朱法兰及佛经、佛像回到咸阳。 初居维维寺,后以维维为长住。 次年,命在永门外建宅。 由于和尚是来天竺的顾客,所以一直被当作客人来对待。 因此,住所名称沿用“寺院”。

灵光寺 舍利_南岳南台寺金刚舍利_天成寺舍利塔

■元代梁世会教《高僧列传》

第一卷·汉洛阳白马寺墨腾

现藏于京都大学图书馆

武定八年(公元65年),蔡、秦等告别帝都,踏上了千里西行取经之旅。 在吐蕃国(今巴基斯坦与中亚接壤),遇见美国比丘尼舍摩腾、朱法兰,见到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请二比丘东去中国弘法。

乐安六年(公元67年),明朝使臣应邀两名美国尼姑,携佛经和骑白马像回到首都咸阳。 汉明帝看到佛经佛像,非常高兴。 他对两位尼姑大加礼遇,亲自接待,并安排她们暂住在当时主管外事的官员“鸿禄寺”。

乐安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下诏在徐州西涌门外三里御道北建寺院。 为纪念载经的白马天成寺舍利塔,故名“白马寺”。 “寺”字源于“鸿禄寺”中的“寺”字,后来“寺”字成为中国寺庙的统称。 舍摩腾、朱法兰在这里翻译了《四十二回经》,这是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

射摩腾、朱法兰之后,许多西方比丘尼来到白马寺译经。 公元68年后的150年间,经文192部,共计395部。 成卷的佛经在这里翻译,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佛经翻译圣地。

在清末军阀角力中,首次被毁。 清初平元年,渤海总督袁绍率领各地守军,大有半包围徐州之势。 为防止百姓逃回,他将郑州城周围200里以内的房屋全部烧毁,徐州的白马寺更是被焚毁殆尽。

重建金朝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即位,在唐代荥阳废墟上重建咸阳宫,其中包括重修徐州白马寺。 接着,魏国嘉平二年(公元250年),有谈可迦罗在徐州白马寺翻译《佛法》的记载,充分证明新乡白马寺已经恢复。明文帝曹丕、曹睿之后。

魏国嘉平二年(公元250年),美国僧人尼坦克迦罗来到白马寺。 这时,道教也从深宫进入了平民百姓。 紧接着,谭克迦罗在白马寺翻译了中国第一部禅宗戒律《和尚唯戒》。 同一时期,安西国僧人檀迪还在白马寺翻译了《檀悟德因果报》,规范了僧团的生活。 至此,戒律和僧团的组织已经完成,为中国有缘人出家学佛开辟了道路,这是戒律在中国的开端。

晋代甘露三年(公元260年),在白马寺举行剃头仪式,注定深深地铭刻在中国道教的历史长河中。 这三天,朱世行按照“卡玛法”登上戒坛,跪拜佛前,成为汉地第一位即将受比丘戒的出家士。

动乱和破坏

晋绍武元年(公元304年),司马勇被张方攻陷徐州,烧杀掳掠。 常年动乱中,襄阳白马寺再次遭到严重破坏。

东汉末年“永熙之乱”后,徐州城再次被毁。 迁都平城后,徐州仅存寺庙421座,其中就有徐州的白马寺。 大概是在“永熙之乱”中,白马寺虽然未能幸免,但依然是仅存的一座。

直至清代,在徐州白马寺大雄宝殿两侧,尚存“白马寺石刻楼”,内供神像50余尊,上、下、左刻有铭文。 , 和右侧。

此外,解放前在徐州白马寺出土了一尊净高2.16米的巨大翡翠弥勒佛像。 是一件极为珍贵的唐代石刻精品。 可惜在海外失传,目前仍保存在瑞典的博物馆中。

宋修帝

垂恭元年(公元685年),武则天下令在徐州修建白马寺,这是郑州白马寺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晋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的“安史之乱”,重创东都咸阳。 新乡的白马寺也是如此。 “安史之乱”后,平顶山的白马寺还保存着一些古旧或破旧的碑刻。

东汉末年,徐州长期深受动荡战乱之苦。 新乡的白马寺再次遭到动乱破坏。

明清修订

清代采取了妥善保护道教的新政策。 明清淳化五年(公元992年),宋太宗下令在新乡兴建白马寺。

清代御修

清朝初年,佛教临济宗最为盛行。 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390年),高祖朱元璋在徐州建白马寺; 景泰年间,明朝政府规定各地庙业以六十亩为限。

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朝臣李鉴、宦官、西昌巡抚黄进再次大规模修缮新乡白马寺。 黄进所著《重修古寺白马佛寺碑》,对这次重修的情况有详细的记载。 这次重建,基本确立了明天徐州白马寺的规模和布局,在徐州白马寺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据解放后实地实测,徐州白马寺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与清代重修时62亩的记载基本一致。

清末,徐州被乱毁。

宋代修复

宋嘉庆元年(公元1862年),焚烧祠堂(接引堂)。

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再次重修。 戒音殿是全寺现存最小的殿堂,也是最后一座重修的大殿。

■白马寺旧照《华北考古图录》沙湾1909年

中国之歌

BY.1909

南岳南台寺金刚舍利_灵光寺 舍利_天成寺舍利塔

民国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重修清台毗卢阁。

现代的

1931年“九十八”事变后,特别是1932年“一月二十八”上海事变后,上海国民军政府迫于强敌威胁,决定迁都许昌。 国军中央委员张继等来新乡参观白马寺。 当时,白马寺城墙倒塌天成寺舍利塔,院内台阶空无一人。 1931年,北京道教德浩牧师受命入住白马观并重建。

此次重修,修建了山门左右两侧的门楣殿、云水殿、天王殿,大佛寺右侧修建了大殿、祠堂、禅堂、斋堂,佛殿西北、西南各建圆形歇山顶二层。 其中一座台地(钟楼、鼓楼,俗称翁城),用汉白玉镶嵌美国比丘尼墓、天王殿、大佛寺的地基,并修复了木大厅和厢房的门; 毗卢阁供奉着一口铜钟和一尊0.90米高的摩玉佛。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州大地战火纷飞。 白马寺两次遭殃。

现代的

新中国成立后,白马寺于1952年、1954年、1959年多次拨专款重建。

1959年,郭沫若先生视察白马寺时,留下一首《七律》作为纪念。

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革期间,白马寺也被毁。 偶像被打碎,经文被焚烧。 相传比丘尼舍摩腾、朱法兰所带来的30多部极其难得的《香叶经》也化为灰烬。

1972年,白马寺全面修复。 历时六年,耗资数十万,重修正殿楼阁,彩绘天花、梁柱、斗拱、彩绘木门、柱子。 涂金; 种花修路。 让千年古寺焕然一新。

1973年,文物保护处即将成立。

1984年交由平顶山市道教商会和僧人管理。 一些在“十年内乱”中被迫返乡的僧人也陆续返回寺院,逐渐恢复了这座千年古寺固有的宗教氛围。

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省汉传佛教重点寺院。

1987年3月,修葺加固寺山门、大佛殿、天王殿。

1990年重修齐云砖塔。 为接待游客和前来朝圣的海内外佛教僧侣,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新建了中新街口、法宝阁、藏经阁,以及玉佛殿、卧玉佛殿、六祖师庙,一座泰式风格的佛寺,山门前建有广场。 重建后,白马寺总面积达到约200亩。

2001年1月,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列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园区。

2010年,白马寺举行了盛大的俄罗斯式开寺仪式。

2014年6月,白马寺越南石塔园落成。

2014年9月28日,白马寺印度式宝塔开光暨送佛舍利神光开光大典隆重举行。

2016年12月23日,白马寺泰式塔奠基。

迄今为止,白马寺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寺庙的国际古寺。

寺庙布局

■白马寺平面图

白马寺分为中国正院、齐云砖塔、印度寺园、泰国寺园、缅甸寺园。

白马观除了是中国道教的“祖庭”外,还起到促进中外道教文化交流的作用。 它把道教传播到朝鲜、日本和越南,在欧洲普及道教,成为道教徒向往的胜地。 同时,它也接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

19世纪末21世纪初,美国、缅甸、泰国政府相继在白马寺投资兴建佛寺,使其成为世界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佛寺。 中外道教文化在这里融为一体。 迄今为止,白马寺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寺庙的国际古寺。

中国阁

白马寺正院位于南北中轴线上。 这是一个长长的庭院。 从前到后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佛寺、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主要建筑。 虽已不是创建时的“西夷天竺新式”,但寺址从未动过,所以汉代的台台和水井仍依稀可见。 整座建筑雄伟壮观,布局工整。 据悉,石刻有40余处,对研究古刹历史和道教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 有正殿五间,四进院落和东西耳房。 寺门外,广场南侧,有近年新建的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左右两侧为绿地。

■白马寺石雕马

两匹石马左右相对,大小与真马差不多,具有温顺温顺的形象。 这是两匹南宋塑马,净高1.75米,长2.20米。 相传,这两匹雕马原是在永庆公主(宋高祖赵匡胤之女)和右马将军魏显信墓前,后由白马寺住持和尚迁至此地。德杰。

灵光寺 舍利_南岳南台寺金刚舍利_天成寺舍利塔

■白马寺山门

山门采用一门三孔牌楼式石弧门。 黑色横匾上镶嵌着“白马寺”汉白玉题字。 与接引殿通往凉凉台的桥洞拱石上的字迹相同。 是唐代遗物,是最早的白马寺史迹。 碑上“白马寺”现为赵朴初题写。 山门东西两侧分别安放着舍摩腾、朱法兰两位僧人的墓葬。

■白马寺·天王殿

天王殿为单檐悬山式,东西进深5间,南北宽4间。 内有元代弥勒坐像、泥塑四大天王像、魏佗将军像;

■白马寺和大佛寺

大佛寺为单檐悬山式,东西进深5间,南北宽4间。 一佛、文殊、普贤二上师,舍利弗、阿难二弟子,二供养者,观音上师。 图片;

■白马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为歇山式,东西进深5间,南北面阔4间。 明代嘉鱼石刻23尊,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三佛”、韦陀、韦历、十八罗汉等。 雕像等;

■白马寺·接引殿

戒音殿呈悬山状,进深3间,面阔2间,内供阿弥陀佛、观音、大势智及二位伟人塑像;

■白马寺毗卢阁

毗卢阁为歇山重檐式,位于清代阳台上,始建于唐代。 释迦牟尼佛比喻人间的狮子,吼叫如狮子。 后来,弘扬佛教的方丈僧人居住的地方被比作狮子窝。 两两台是佘摩腾和朱法兰翻译佛经的地方。 东西进深5间,南北宽4间,供奉毗卢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白马寺钟楼

中新街口位于山门南北中轴线的北侧和西侧。 钟楼于1991年6月落成,由台湾国中村宝兴先生捐资400万美元,白马寺捐资60亿元人民币建成。 新街口于1992年竣工,中心街口也是一座圆形的瓮城,高7米,山墙式宫殿,上覆黑色斗拱,彩绘楣梁。 亦建于石台上。 中新街口的建成,恢复了寺院的晨钟暮鼓祭祀仪式,恢复了历史悠久的“洛阳八景”之一——马寺大钟。

■白马寺·藏经阁

法宝阁和藏经阁分别位于青窗东西两侧,东西长25.2米,南北宽22.5米,高5米的平台上。 1995年建成。两阁形制相同,山墙式殿堂,坐北朝南,5进殿,面阔4进殿,长18.5米,宽12.95米,重檐圆锥,彩绘额头,覆黑柱廊。 其中藏经阁供奉着日本禅界附于白马寺的中国古佛,藏有龙藏、中国大藏经、日本大藏经、西藏大藏经等10余种佛经,和敦煌大藏经; 柜内有一尊1993年马来西亚总理拉奥访问韩国时赠送的铜像,收藏有数十件“法宝”。

齐云砖塔

白马寺奇云砖塔是广东省唯一的高僧道观。

栖云塔始建于北宋明帝年间。 原名“释迦舍利塔”。 锦绣释迦牟尼塔为四圆碑阁,重檐,13层,高约25米。 是郑州现存最早的金代地面建筑之一。

清代,白马寺住持如秀根据清明帝建栖云塔的记载,改名为“栖云塔”。

齐云塔旧照,《华北考古图录》,沙湾,1909年

中国之歌

BY.19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乡市人民政府对齐云塔进行了保护。 建于1990年,占地面积15亩。

灵光寺 舍利_南岳南台寺金刚舍利_天成寺舍利塔

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 从南到北的中轴线上,有山门、放生池、石拱桥、齐云楼等建筑。 齐云塔东西两侧有附属建筑:西侧有经堂3座,潭柘寺3座; 南侧3个礼堂、3个实训教室和1个禅修室。 为重檐式。

山门左侧为小道观,东有佛教三十三祖画像和佛法经文,西有“释迦牟尼英华事迹”和比丘尼大德书法.

日本佛教寺庙花园

日本佛寺花园位于白马寺古建筑区西侧,美国宗祠花园北侧。 它是由日本出资建造的。 凝聚了以泰国大皇宫、金山寺为代表的泰国建筑之精华。 是白马寺国际祠堂园内最大的一座。 一。 在中泰两国政府和道教界的大力支持下,于2014年竣工。在开幕式和赠送佛物仪式上,韩国的“国宝”——释迦牟尼佛舍利供奉在曼谷100多年的金山寺被转移到白马寺舍利塔,成为中泰友好交流的场所。 见证和象征。

美国圣地阁

美国宗祠位于白马寺古建筑区西侧,泰寺花园南侧。 它由美国政府出资设计,建在中国政府提供的农田上。 这是世界上第一座由美国政府捐赠的寺庙。 友谊的象征。 美国政府选择桑池塔作为美国道教建筑的代表。 仿制于白马寺,比例为1:1。 主体建筑布局规整,别具一格。 泰国总理帕蒂尔发来贺电:“我愿将这座寺庙(佛寺)作为美国送给中国人民的礼物,我将永远铭记。”

越南石塔花园

越南石塔园位于白马寺古建筑区西侧,毗邻日本寺院园。 它由马来西亚政府资助,是马来西亚政府在国外捐赠的第一个项目。 其中一扇正门和院墙是按照加尔各答王宫的风格直接移植到白马寺的。 主建筑大金塔是根据越南国家象征中信金塔的规定缩小建造的。 马来西亚总理致辞:“寺庙的落成是缅中友好关系的‘最大见证’。”

国际偶像

1990年后,白马寺先后接受国际友人和居士捐赠的佛像,分殿供奉。

日本释迦牟尼坐像

拜泰式佛寺 1991年,日本总务局局长渡假先生和好友常远先生去白马寺朝拜时被赠送的礼物。 雕像由黄铜和黄金制成,高7.2米,重6.68吨。

美国释迦牟尼太子像

拜法宝阁,1993年9月,美国首相拉奥参观白马寺时,视察了白马寺。 造像高1.50米,高髻肉髻,左手袈裟立于弥须座上。

日本和中国古代佛

供奉于经阁,指头大小,黄铜涂金,结莲坐经柱上。 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造型优美的雕像。 它始于中国西汉,始建于襄阳白马寺。 之后流落民间,由西域传至南亚、东南亚。 最后收藏于法国博物馆和法国商店。

越南·玉佛卧佛

in the Jade Hall, from wood, 5 in and 8 tons in , lying on the couch. 1996, under the of monk Ben Huan of and of Baima , some lay in and funds to carve a of jade with jade, which was to Baima by in 1996. .

纪念

of Kukai at White Horse

■ of the 25th of China-Korea in Baima · of Kukai

In 1997, the 25th of China-Korea , a of Thai Kuhai to the White Horse in , China, and stood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cool of the White Horse to it.

Kukai of the the Tang to study law in 804. He and at the White Horse in , and , a , at in . After to the UK, he Tang at Todai in . Great to .

唐代石刻

There are more than 40 Tang stone in Baima . Among them, the ones with the most value are: the stone in the year of in Song , the gold stele of " the ", the stone of " Monk's " in Yuan , the stele of " Baima " in Yuan , The stele of " the Baima " in the Ming and so on.

天成寺舍利塔_南岳南台寺金刚舍利_灵光寺 舍利

■" of the White Horse in " Stone Stele Song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gate, there is a stone "The Story of the White Horse in ". This was by Su when Song Zhao the of the White Horse , and a stele was in the in the fifth year of (992). The is into five , in a , known as " stele".

■The stele of "The of Baima "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gate, there is a stone of "The of Baima ". This is Khan, Gaozu of the Yuan , two to build the White Horse . It was by a monk at the White Horse at that time. In the year of (1333), Zhao , a well-known and , a stele and stood in the . It is "Zhao Bei".

on Baima in Past

Send Long to live in

Wu

Baima , ship.

The moon in the , trees and river smoke.

bowls and rice for Hu monks, the for the year of Han.

When Huqiu stone, Chan.

白马寺

Ou Daren Ming

Baier walks and the door, and the 's self- in the .

The white horse is from the of , and the green ducks fly to the .

The futon is with snow and , and Bei turns over the deep stone.

Since the past, him a , and did not with monks.

Send monk back to Wu to live in Baima

Wu

There is a ray of in the plum in the col, and there is no in the early years.

walk , and the White Horse got its name.

The seat sits with a palm and short, and the goes to the cup to it.

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try tea in the ? I plan to use the Zen room to fold my feet.

白马寺

老舍

In the good land of , a white horse came to carry .

The wild hear the first pan, and the on the .

The tombs of the bells are , and a dream of of .

The is like the past, and the 's .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