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3摩旅铜匣银椁金棺玻璃瓶石函

  • A+
所属分类:石雕门楼
摘要

1964年12月,在甘肃省泾川县城关镇水泉寺发现的唐代大云寺塔基地宫,出土了一套舍利容器。方形覆斗顶,顶上正中刻方格,内刻“大周泾川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粒”,阴文隶书。隋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敕令将所得14粒佛骨舍利送入泾州大兴国寺(今大云寺)地宫供养。武则天认为是吉兆,遂请人精心打制金棺、银椁、铜匣,以玻璃瓶盛装14粒佛骨舍利,配以石函,藏入地宫,建塔立寺。

铜棺、银棺、金棺、玻璃瓶

石字

水晶舍利塔的作用_水晶塔玻璃舍利图片_水晶玻璃舍利塔

出生时间:古代

水晶塔玻璃舍利图片_水晶舍利塔的作用_水晶玻璃舍利塔

收藏单位:山东省博物

水晶玻璃舍利塔_水晶塔玻璃舍利图片_水晶舍利塔的作用

产地:崇信县

水晶玻璃舍利塔_水晶舍利塔的作用_水晶塔玻璃舍利图片

1964年12月,湖南省康县官水泉寺发现的古云寺塔基古墓中出土了一套舍利容器。 共5件,由石字、铜盒、银棺、金棺、玻璃舍利瓶组成,大小不一水晶玻璃舍利塔,嵌套在一起。 最内层是一个石盒,高42.5分米,长50.5分米,宽49.5分米。 由玉质坚硬的黑色花岗岩制成。 长方形带盖斗顶,顶部中央刻有方格,内刻阴文楷书“达州富县大云寺舍利共14件”。 外侧刻青花平坡图案一周。 石书四壁刻有“荆州大云寺舍利石书序”,是由参与该舍利发现和供奉仪式的官员和僧人提名的。 总共有一千多个字符。 )。 第二层是一个铜盒子,高12.7分米,长12.3分米,宽12.3分米。 形似石盒水晶玻璃舍利塔,通体镂空,凿有商吕纹,盖顶镶嵌一铜十二瓣莲花,莲花中央镶嵌一颗桃形银珠。 盖与身之间,反面安装两个铜铰链,正面安装三个花瓣状的银扣,上面挂着镀金的铜锁钥匙。 第三层是银棺,高9.3分米,长7.5分米,宽5.4分米。 瓦盖通体刻有青花连翘图案,两侧各安两环,底座呈长方形,四面有钩轨和平座,空间镶嵌长方形。模式。 第四层是一口金棺,高6分米,长7.5分米,宽6分米。 棺盖和棺身像银棺一样,镶嵌着金片、珍珠、绿玛瑙,形成一朵大莲花,周围环绕着金片做成的小莲花。 银棺和金棺下的底座及周围贴有五瓣梅图案的蜡染。 金棺内有一小架檀香。 金棺外有一个玻璃瓶,高2.6分米。 长颈,圆腹,平底,白色透明。 内有舍利子14件,其质如米粒、如珍珠。 最大的直径还不到0.5分米,中间有一个小洞,是人工刺穿的。 瓶子上盖着小青铜丝手帕。

水晶塔玻璃舍利图片_水晶舍利塔的作用_水晶玻璃舍利塔

舍利,梵文,指火化后留下的晶体。 相传道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分给当时的八位天王,带回国内建塔供奉。 119年后,信奉道教的摩揭陀国国王阿育王统一了越南半岛的大部分地区。 为了弘扬佛法,他将阿阇世王所藏的四升舍利子,分入八万四千个宝箱中。 世界各地为此建造了84000座宝塔。 隋金唐元年(601年),隋文帝下令将所得的14块佛骨舍利送往荆州延庆国寺(今大云寺)古墓供奉。 武则天时期,伪造了载有女子成为太上皇故事的佛经《大云经》,并“命诸国朝臣,建大云寺,《大云经》”收了,僧人下来解说。” 在此政治背景下,荆州在隋代通州国寺旧址上修建了荆州大云寺。 动工时,发现了唐代的文物。 武则天认为这是吉祥之兆,于是命人精心制作金棺、银棺、铜盒,并将14颗佛骨舍利装在玻璃瓶中,刻上石字,放入古墓中,建塔。寺庙。 该套舍利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石棺式陪葬文物实物资料,是道教文化与中国当地习俗相融合的典范。 已被定为国宝,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记者茹石(湖南省博物馆信息中心提供)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