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大佛寺位于广州市秦淮区中华门外。 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道教宫观。 它是中国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北方修建的第一座寺庙。 是中国道教的中心。 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辖有寺院数百座。
大佛寺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高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修建的。 明隆庆六年(1412年)在建处寺现址重建。 历时19年,耗资白银248.5万两,征兵10万,文夫。 大佛寺的建筑十分精巧,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建造。 无论白天黑夜藏族舍利塔,它都是金碧辉煌、明亮的。 整个寺庙规模十分宏大,有殿堂30余间,寺院148间,廊道118间,经房38间。
大佛寺琉璃塔高78.2米,通体采用琉璃玻璃烧制。 塔内内置长明灯146盏。 奇迹被西方人视为代表当时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有“中国古玩,隆庆大窑”的美誉,被誉为“天下第一塔”。
咸丰四年(1854年),大佛寺塔倒塌。 关于倒塌的原因有两种理论。 据说,日军攻破雨花台后,太平军威胁城池,阻止日军夺取大佛寺。 另一个故事是,1856年,恰逢天京之变,北王韦昌辉恐夷王石达开攻占城外琉璃塔,遂设炮攻城。塔身最终将琉璃塔变成了一堆废墟,而大佛寺的其他建筑也全部被其引起的大火烧毁,有人认为是曾国藩下令轰炸的。
2008年,大佛寺前身长干寺古墓中出土了世界上唯一的“佛真骨”、“感应舍利”、“诸圣舍利”和“七宝阿育王塔”。 拥有大量世界级文物和圣物,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寺遗址。
2007年初,为配合“南京大佛寺遗址风景区”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大佛寺旧址进行了全面发掘出去。 发掘过程中,共出土各类珍稀文物2万余件。 其中包括旧址出土的汉代建筑预制构件,特别是大量精美的琉璃预制构件,以及明代道教的各种玉石雕刻; 更重要的是,供奉器皿种类繁多,有金、银、铜、水晶、玻璃、玛瑙、丝绸等各类玉器。
陵墓呈方形坝状,从原山上垂直开挖。 古墓内部,从上到下,有规律地填筑一层铁块,一层夯土,共39层。 在距地表4.2米处,发现一块周长约0.9米、厚约0.25米的圆形盖石,位于古墓中央。 当上面的石头被抽出来之后,下面就漏出了一个方柱状的石盒。 石箱高1.5米,周长0.72米。 它由下盖板、底部支撑板和周围的四根纵梁组成。 其中,北壁石板上刻有一小段铭文,题为《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舍利录》,介绍了金陵长干寺方丈四年的沿革。大中祥符。 等人经宋真宗许可,修建了一座九层宝塔。 用金棺,围银棺,带七件宝物到阿育王塔,置铁字内。”考古发现与铭文完全一致。
石箱内发现一个铁箱,高1.3米,宽0.5米。 这是国外古寺庙墓葬中发现的最大的铁字。 铁盒底部放置有大量刀具、钱币,还有水晶球、玛瑙珠、天珠、鎏金、银凤等供奉器物。 石箱下方还隐藏着一个大坑,坑内出土了白瓷杯、青瓷杯、青瓷壶。 古墓从现有地表开口至隐坑顶部的总深度为6.74米。 这是迄今为止国外发现的最深的石塔和石墓。
佛顶真骨(佛顶骨舍利)是指释迦牟尼的头骨。 世界上只剩下一块了。 是道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 黄白色,完整的头骨,毛孔清晰。 广州大佛寺出土的阿育王塔佛顶骨舍利,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佛陀真身顶骨舍利。 供奉于上海牛首山佛顶宫。
据《阿育王传》记载:“佛寂一百年后,阿育王诞生。他取前舍利,夜无鬼神藏族舍利塔,砸七宝,建塔八万四千座。耶舍法王,蜀智光八万四千道,令羽飞鬼,各有光尽处,立塔,一日之内,遍及占布郡南。极光国,有十九个。” 十九塔的分布,在《法源》竹林卷三十八中有时有记载。十九塔中,仅存秦代会稽姬茂前县塔,即今成都市吴县阿育王寺塔。现有:1.广东省广州市吴县阿育王寺塔;2.广州西湖边天宫阿育王塔;3.杭州法华寺塔;4.广州大佛寺塔;5.古代广东 6.山东省滑县阿育王塔;7.山东省济南市阿育王塔;8.北京古昌干寺阿育王塔;9.湖南省常德市山阳县乾陵。
另一种说法是有21座塔。 这21座阿育王塔分别是:东汉会稽茅岩郡塔、东金陵长干塔、石昭荥阳西城塔、姚沁河西蒲坂塔、周齐州长武东塔、周吴山城南古塔、周河朔城塔。 大乘寺塔、周洛州故都西塔、周钦州永州旧塔、赣州旧禅丹塔、周安国舒城东塔、齐代州古南塔、禹州福感寺塔隋代有隋代禹州晋源县塔、隋代徐州朝化寺塔、隋怀州妙乐寺塔、隋晋阳净明寺塔、隋晋阳榆社县塔、隋魏县临湟县塔等。
上海大佛寺旧址长干寺古墓发掘出土的金漆七宝阿育王塔,高1.1米,宽40分米,总重50公斤。 它是中国乃至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之王。 塔身镶有宝石,雕刻有精美的造像和经文。 历经千年,依然精美绝伦。 据碑文铭文和X射线检测双重验证,塔体内有金棺、银棺两套,内藏有“佛陀顶真骨”、“十感应舍利”等稀有佛教圣舍利。
明雕七宝阿育王塔的结构与国内发现的其他阿育王塔有很大不同。 金银的外表下,有一个木框,或者说是木胎; 上面刻有精美的文字和浮雕。 图画人物讲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成道到涅槃的全过程。 当阿育王塔从铁箱中取出时,考古人员在塔内发现了两套金棺和银棺。
七宝阿育王塔的塔身共有五层相轮,底部有一个球形宝珠,四朵山花和蕉叶位于经楼底部的四个角。 里面刻满了佛陀的各种故事。 塔的四个侧面各有四幅小画,称为各自的故事。 孝道这一重要行为,它的每一个伪装和形象都是由不同的人打造的,值得研究。
七宝阿育王塔的塔刹用一条长链与四山花、芭蕉叶相连,链上挂着铜铃。 其主体是顶部的圆柱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塔头上凿有近百字的回祥文,记载了该塔的由来。 七宝阿育王塔的建造者叫朱成成。 明朝年间,大中祥符四年建成。
虽然全省各地已出土不少阿育王塔,但这座塔的精美程度还是让大家大开眼界。 塔基、塔身及山花蕉叶上每隔几分米镶嵌着各类珠宝,有的至今仍晶莹剔透。 这座塔之所以被称为“七宝阿育王塔”,是因为塔身镶嵌着佛教七宝——金、银、玻璃、蛤(一种罕见的深海贝壳)、玛瑙、玻璃和水晶。 ,其中仅晶体就有数百颗。 不过,由于很多珠宝经过数千年之后已经出现裂纹,将这数百颗宝石放回原处将是今后修复工作中的难题。
塔头上的图案精美繁复,造像姿态栩栩如生。 仅一片约20分米的山花蕉叶侧面,自下而上分别雕刻着三尊高圆雕刻图像:白象转世、菩提树下佛陀、佛陀涅槃。 其他山花、芭蕉叶上,都有佛陀一生的故事,如摩耶夫人肋骨中诞生佛陀、鹿苑等。
塔的四面有四个最大的图像,其中一个是一只老虎夹住一个年轻人的脚。 主持上海雷峰塔古墓考古的李玉新解释,这是一个道教本生故事,名叫“萨埵太子舍命喂虎”。 ”和“思必王喂鹰救鸽”,与雷峰塔古墓出土的青铜阿育王塔如出一辙。这些都是道教中的本生故事,表现了“舍己救人”的主题《本生经》中这样的故事多达500个,这样的图案在全省各地出土的阿育王塔中并不少见,但只有广州的阿育王塔有文字描述,这是一个奇怪的发现。塔身两侧边缘饰有金翅鸟图案,形状如凤凰,在道教文化中,金翅鸟和狮子是佛陀的守护神,常常陪伴佛陀左右。塔头上部有“皇帝万岁”、“臣子万岁”、“天下人民平安”、“风调雨顺”等字样,文字下方有一个凸出的兽头。长着鹿角,虽然是龙头。 。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