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4月25日,段先念被免去西安市副市长职务,前往深圳履职。 第二天,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寺景区外有人点燃鞭炮。 清脆的声音简短却复杂。
说完,那人朝着法门寺的方向三拜,心中默念道:“曲江,曲江,你儿子一点都不正直,毁了佛祖。” 这人口中的曲江,就是段先念。 他一手创立了“曲江制”,将中国寺庙商业化,树立了难以超越的“标杆”。
背负近30亿元债务的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简称法门寺景区公司)于2013年移交法门寺景区经营权。烫手山芋是宝鸡市人民政府。
而这张被寄予厚望的“文化名片”又怎么样了? 自2009年开业以来发生了什么? 为何至今仍为佛教界所蔑视? 有人从这个看似负债累累的项目中赚到钱了吗? 是什么力量引发了“文物”之争? 谁是法门寺景区商业化的真正推动者?
如今,这些问题都有了明确的答案,但被金钱夺走的信仰何时才能恢复呢?
事实上,法门寺景区必须继续运营,围绕它的利益争夺战也将继续上演。
法门寺商业化的背后
在暴利的诱惑下,以佛为人质赚钱的“曲江集团”商业模式像病毒一样在全国蔓延。
正如法门寺景区建设之初,世俗景区商业与法门寺宗教场所形成了尖锐的冲突。 但法门寺景区公司仍然强力介入开发。 多年后,这场冲突不断升级,直至该公司退出景区、政府介入运营。
需要指出的是,法门寺景区商业化的背后,最直接的“设计者”、“舵手”和“控制者”是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简称曲江文投),因为它几乎控制着陕西省整个文化产业被业界称为“曲江体系”。
在寺庙经济方面,“曲江体系”不仅开发了法门寺景区,还开发了西安大雁塔景区、星教寺旅游区、周至县楼观台景区等一大批宗教项目,还有财神殿。 看似完美的“宗教搭台、经济演戏”的模式却引发了一系列风波。
经过大量采访,记者梳理出了“曲江系”寺庙的固有经济模式,即:土地圈地→艺术炒作→全球招投标规划→贷款→招商→地价翻倍→转让土地获取资金→继续炒作文化概念→建设主题公园→开发商业地产→土地价值将再次上涨。
民法学会记者调查发现,“曲江集团”多年来一直沿用这种模式,几乎没有出现过错误。 但法门寺景区经营后,账面显示流动负债极高,亏损巨大。
有市民质疑:法门寺景区“盗佛赚钱”的非法收入有多少没有被核算? 本来可以用来偿还巨额债务的未入账的现金流去哪儿了? 一切都无济于事。
此外,虽然“曲江体系”未能在法门寺景区复制,但文化部早年授予曲江新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称号,为曲江新区带来了“示范”影响全国,使“曲江模式”获得成功。 跨越省界,成为“巨龙过江”。
就这样,在暴利的诱惑下,“曲江集团”以佛为人质赚钱的商业模式像病毒一样在全国蔓延。
佛指舍利变身“娱乐”
复制品被盗后,佛指舍利在银行金库里“生活”了17年。 这期间,我什至没有退过法门寺地宫一步。
27年前,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寺地宫被“重新发现”4件佛指舍利。 从那一年起,遗迹再也没有平静过,长期被“寄人篱下”。
据记载,198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暂存的一件文物突然被盗。 经过警方艰苦侦查,案件告破。 但此事发生后,佛指舍利陷入了诸多风波。
首先,因为陕西省考古部门曾出土过佛指舍利的复制品。 那么,被盗的文物是真的吗? 这已成为许多宗教人士关心的问题。 1991年,陕西省有关部门将法门寺未被盗的佛指舍利借出,送往北京鉴定。 于是,释迦牟尼的佛指舍利来到了中国首都。
很快,多位从全国各地派往北京的文物鉴定专家,在无法会面会诊的情况下,独立对佛指舍利进行目视鉴定,确认留下的真品。被盗的是复制品。 品尝。
但直到1992年,佛指舍利才从北京回到陕西。 考虑到文物安全,陕西省领导批示将其暂时存放在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金库内。
接下来,佛指舍利在银行金库里“生活”了17年。 这期间,我什至没有退过法门寺地宫一步。 此外,这一时期,法门寺地宫中仍供奉着“佛骨舍利”,但据多家媒体报道,“地宫中供奉的都是复制品”。
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这尊佛指舍利在台湾各地历时37天供人们朝拜。 从那时起,佛指舍利逐渐与商业价值联系在一起。
据权威资料显示,2006年10月,陕西省高层领导召开会议,开始研究法门寺文化风景区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结束后,成立了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领导小组,并成立了法门寺文化景区管理委员会。
不过,在讨论佛指舍利安放的问题时,这次会议确定了建造合十礼舍利塔的计划。 “和什舍利塔是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的核心项目,由政府和相关企业出资建设,资产不属于法门寺。和什舍利塔项目建成后,将交由法门寺文化风景区管委会统一管理。”
2007年4月中旬,负责景区开发建设的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工商信息显示,该公司注册资本7亿元,由宝鸡法门旅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曲江文化投资、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金堆城组成。钼业集团有限公司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
虽然新成立的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是由上述企业出资设立的,但官方要求曲江新区派出曲江文投全面负责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建设区域。 需要指出的是,曲江文化投资是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投资设立的国有独资有限公司。
随着曲江系统的介入,法门寺景区建设的特殊性逐渐凸显。
为此,在法门寺风景区管辖范围内成立“法门寺管理委员会”,由宝鸡市副市长兼任,取代原来的“扶风县法门寺旅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随后,法门寺景区成为陕西省“十一五”十大重点旅游项目之一,规划面积增至12.5平方公里。
经过几年的建设,2009年,占地1300余亩的法门寺文化景区终于应运而生。 不过,曲江系统建设团队并没有在成功后退休,而是留下来成为景区的运营者。
据相关资料显示,2009年3月19日,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注册全资子公司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法门寺文化景区的运营管理服务。 。
另据报道,2009年,宝鸡法门寺文化景区管委会向宝鸡市工商局提供了同意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使用‘法门寺’”的证明文件。 ' 作为其公司名称。” “法门寺”商标申请人为“佛教法门寺”。
还有消息称,新成立的法门寺文化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属于“娱乐产业”。
承载着“娱乐”称号的法门寺风景区终于于2009年5月9日成功开业。
然而,在外面折腾了二十多年的佛骨舍利,最终并没有回到地宫。 而是将他们供奉在新建的和氏舍利塔内。 从此,曲江家族就用它开始了他们的赚钱之旅。
盈利模式起步
“事实上,功德箱的收入一般很难估算。根据国内同类寺庙的粗略估算,赫玛斯特舍利塔建成开光后,每年各种功德箱的收入预计将达到6000万元。至8000万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原规划,法门寺景区分三期建设,仅一期工程就投资32亿元。
一期工程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和氏舍利塔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等组成。值得一提的是,景区标志性建筑合十舍利塔被2012年被网友评选为中国“十大最丑建筑”第一名。
近日,民法学会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以千年古刹为基础新建的景区,由东区佛教文化展示区和西区综合服务区组成。 区域总体规划依托佛教文化资源。
根据法门寺景区总体布局,景区未来将重点发展特色商业服务、佛缘加工业、佛泉养生、温泉度假、住宅地产等。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法门寺文化景区三期若全面建设,总投资将达139.02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1万元、城市配套设施40423.5万元、土地2000元。建设及征地,项目建设成本10000元。
面对法门寺景区的巨额投资,国内不少专家纷纷吐槽,认为“靠文物和古刹赚钱,是非常可耻的,这是在把佛教信徒的信仰货币化”。
公众最关心的是:如此巨大的投入,盈利点在哪里? 尽管此前已有多家媒体对此问题进行过集中报道,但民法学会记者通过独立渠道获得了某机构为景区编制的盈利模式表。
记者在这份材料中看到,法门寺文化景区的盈利模式主要来自宗教地区和非宗教地区。
宗教区包括:门票收入、悟道园吉祥系列产品、禅修村修行体验活动、功德牌位、佛像、提供电瓶车及导游服务、售卖香火饮料等; 此外,该地区还有深入的盈利方式:浴佛节、盂兰盆节、涅槃节、成道日、法会、募捐活动等。
非宗教领域包括:土地增值开发、户外广告权、街桥冠名权转让、温泉资源有偿使用、旅游产品贴牌生产、品牌授权使用等。
如果以非宗教地区土地出让收入的预测为例,主要依靠部分土地出让。 因为随着法门寺景区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投资环境的改善、商业氛围的浓厚,该地区的土地价值必然会有所提升。
民法学会记者了解到,在法门寺景区建设初期,为了从土地中获益,他们准备采取“主题限独”的招商策略,提高土地出让价。 ”。
此外,佛教信徒从事的宗教活动在法门寺景区也已严重商业化。 根据规划,根据普陀山风景区的经验,每年仅募捐收入预计将达到3亿元至5亿元。
此外,法门寺景区内的和氏舍利塔内还有许多佛像供养。 按照原计划,相关人士称此为“万佛朝宗供金”。 按照设计,每尊金佛平均供奉黄金金额为100万元。
据记者调查,这个项目是由扶风县当地的一名商人承包的,但在实际过程中,并没有收到100万元,但数万、数十万元的收入也比较常见。
令人惊奇的是,法门寺景区在规划中甚至将诸佛莲华商业化,“即在莲瓣上刻名字。整个景区有近万个佛像莲华,每瓣售价1万元。” ” “这个多少钱?” 法门寺景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询问。
此外,据悉,法门寺景区正筹建一座海会塔,用于存放逝者骨灰。 “可安装牌位99999块,每块牌位每年花费3000至5000元,可筹集资金约6亿元至10亿元。” ”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宗教活动的收入大部分都是隐性收入,而法门寺公众最常见的“香火钱”就是功德钱,这也是媒体热炒的争议之一。 不过,这只基金的具体数字却从未被媒体发现。
“事实上,功德箱的收入一般很难估算。根据国内同类寺庙的粗略估算,赫玛斯特舍利塔建成开光后,每年各种功德箱的收入预计将达到6000万元八千万元。” 一位知情人士向民法厅记者透露。
景区这笔功德钱由陕西法门寺慈善基金会收取。 但该基金会归法门寺和法门寺双方所有。
法门寺一位法师表示,几年前,该寺曾想申请成立慈善基金会,但因住房和人员问题而暂时搁置。 当时与民政部门签订协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法门寺为基金会。 基金会以以下名义成立
但随着景区的建立和政府的推动,法门寺慈善基金会成立了。 虽然名义上是法门寺,但实际上是曲江管理的。
“此外,每年销售佛教法事用品的利润可达1000万元。” 知情人也表示。 他的计算方法是按照每年100万人,人均消费20元,利润占50%。
利益冲突
曲江集团声称,在整个合作过程中,他们也很烦恼:一方面面临着“借佛借钱”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盈利的困难。短期。
按照相关机构为法门寺景区制定的盈利模式,目前应该是在向盈利方向发展,但相关人士透露:“自2009年5月9日对外开放以来,第一——一期工程已收回投资32亿元巨额,无期限。
原计划分三期建设的佛法僧区工程只完成了一期。 近日,民法学会记者在景区看到,除了一侧正在建设停车场外,其他项目尚未开工。
但这并没有影响景区的生意。 目前,景区每张门票高达120元,这在国内已经算高票价了。 景区建设前,法门寺门票只要28元。
值得注意的是,景区原规划的所有盈利项目仍正常运行。 众多信徒谁都不知道,他们烧香礼拜的佛像背后,隐藏着巨额供养费。
作为法门寺本身,除了门票分成之外,并没有参与景区内的其他赚钱活动。 据相关人士透露,“2009年景区开业后,法门寺与景区签订了为期三年的统一门票销售合同法门寺合十舍利塔项目动工,每月可收到100万元以上的佣金。 但合同期满后,并未续约,但景区仍遵循这一标准付款。”
还需要指出的是,法门寺景区仅占法门寺景区1300亩中的100亩左右。 来这里朝拜的信徒到达景区后至少要步行半个小时,才能看到法门寺的偏僻角落。 法门寺等大型建筑群都与商业有关。
事实上,法门寺的僧人并不愿意多谈及以他们名义修建的景区。 “他们是旅游景点,纯粹是商业活动。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 法门寺的一位和尚曾说:“除了重要的宗教活动,我们基本上不去那里。”
两者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在2009年3月20日爆发过一次。这一天,民法学会记者恰巧去法门寺采访其他事情,但当到了寺庙门前,他发现许多僧人正在拆除门口新建的围墙。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当时法门寺景区不愿纳入景区管理,因此拆除了正在施工的围墙。 事后有媒体报道称,“推墙事件发生后,政府来到法门寺重复工作,重复的话语是‘要顾全大局、要和谐、要经济’。”发达。'”
后期,法门寺景区在建设和布局上也花了不少功夫。 按照导游引导的路线,所有游客进入景区后,先参观新建筑法门寺合十舍利塔项目动工,然后在返回的途中返回法门寺景区。 此时,游客们已经将大部分钱捐给了景区。 到了真正的寺庙后,他们就失去了捐献的欲望。
直到2012年5月,双方合同到期,法门寺不愿续约。 法门寺说:“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法门寺的名誉和僧人声誉的问题。”
曲江集团声称,在整个合作过程中,他们也很烦恼:一方面面临着“借佛借钱”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盈利的困难。短期。 法门寺景区所在的扶风县对曲江也有看法。
“别人的景区都是曲江管理的。 有些事情是省直接参与的,我们县一级根本不能参与。” 该县官员向媒体透露,“我们只配合曲江进行景区管理,包括征地拆迁过程中的安抚居民、沟通维稳等,其他基本不参与”很重要。”
曲江系统后遗症
有业内人士质疑,“景区建设花费超过30亿,现在债务还超过30亿,曲江这几年赚的钱都用在哪里了?”
这场纠纷最终于2013年6月下旬结束。据悉,陕西省召开相关会议,决定将法门寺风景区移交给宝鸡市政府运营,曲江集团正式退出。
为了建设法门寺景区,宝鸡市政府被指接受所欠30亿外债。 目前,宝鸡市政府已全面接管景区,景区商业化程度并未减弱。 “我们得想办法还钱!” 扶风县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说。
有业内人士质疑,“景区建设花费超过30亿,现在债务还超过30亿,曲江这几年赚的钱都用在哪里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景区移交给宝鸡市政府后,佛指舍利依然没有“完好无损地归还赵国”,景区也没有摆脱商业束缚。 “换汤不换药”。 人们条件反射地给出这样的评价。 “为何不交给神殿管理?” 随后公众提问,但没有人回答任何问题。
就在曲江系统退出法门寺景区前几个月,距扶风县城100多公里的兴教寺面临拆迁。 兴教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 里面藏有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的骨骸。 拆除的原因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需要”。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拆迁申请的背后,是曲江名族的商业运作。”
长安区政府网站文件显示,“兴教寺旅游区建设项目”于2012年1月20日发布,由曲江文投总投资21507万元,预计2014年竣工。
该事件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后,迫于压力被迫暂缓进行。 由于是申请世界遗产的要求,兴教寺不能拆除。 申报世界遗产是否会受到影响? 今年6月22日,“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陕西省文物古迹之一的兴教寺宽恕法师表示,“丝绸之路”的成功是由于对玄奘精神的一种继承、延续和弘扬。
事实上,“兴教寺”事件还涉及一个人——段先念。 此前,他曾担任西安市副市长,并兼任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曲江文化投资公司总经理。 等待。
“曲江模式”也是他创造的。 业内人士介绍,这种模式除了发展寺庙经济外,还热衷于圈地历史遗迹附近,炒作文化概念,然后招商建项目,拉高地价。
记者了解到,投资120亿元的大明宫遗址公园是曲江文投最著名的项目之一。
段先念创造的所谓“曲江模式”早已在舆论圈“臭名昭著”。 甚至在2010年,还被人民日报点名质疑。 有网友指出,“曲江模式几乎触及了所有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活生生的文化类型:从临潼到韩城,从法门寺到楼观台,从艺术到秦腔,从文学到诗歌,从建筑。 在电影和电视中……没有人能幸免。”
目前,段先念虽然已调任深圳华侨城集团总经理,但曲江模式已开始在全国高调发酵:南京仿“曲江”“绑架”佛顶骨遗迹,太原仿“曲江”觊觎古城遗址……
就这样,曲江派的论战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