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法门寺(护国宝塔)。
又称”
真身宝塔“,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横陵年间东汉末年,距今约1700年历史,素有“关中塔寺始祖”之称,周威曾称“阿育王寺”,隋文帝改名为“成师道场”,唐高祖改名为“法门寺”。法门寺被称为皇家寺庙,因放置释迦牟尼佛的指骨舍利,成为全国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门寺的宝塔被称为“护国真身宝塔”。寺院所在的法门寺文化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上图↑:法门寺外观
历史背景:法门寺
建于横陵年间东汉末年,法门寺因遗物被安置在塔内,木塔共4层,塔下有一座地宫,地宫内存放着紫檀木制成的棺材,佛指骨舍利装在金瓶中。木塔的名字叫“真身舍利塔”,寺院因塔而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熄灭后,他的身体被火化并制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了弘扬佛教,将佛陀的遗物分成84000份,使所有的鬼神都分发到世界各国,建造宝塔供奉。中国有19座,法门寺是第五座。法门寺供奉佛骨舍利的木塔在饱受战争蹂躏的十六国和南北朝中屡屡被毁,尤其是北魏太武帝拓跋道采纳崔浩的建议,取缔佛教,毁坏佛经、佛像、宝塔寺,导致寺院舍利塔陷入劫难,成为废墟。不过当时还是有信众不断前来烧香拜佛,这个地方被当时的百姓称为“圣丘”。公元558年,北魏王室后裔启州木拓跋玉修缮阿育王寺和舍利塔。而在西魏恭二年(公元555年),宝塔首次开放供奉遗迹,法门寺一举成名,成为中国四大佛教胜地之一。隋文帝三年(公元583年),改名为“成师道场”,舍利佛塔称“成师道”。仁寿二年(602年),李闵第二次开塔。隋以宁二年(公元618年),“成师道场”改为“法门寺”,塔也命名为“法门寺舍利塔”。当年,法门寺不幸遭遇火灾暴
涨的大火过后,只剩下塔基的废墟。
唐太宗振观五年(公元632年),趁州荆棘石张德良在塔基上建造王云殿,以庙为代塔,宫塔4层。唐高宗宪清五年(公元660年)在东都洛阳迎佛骨,经过3年的供养,在隆硕二年(公元662年)送回法门寺地宫,并命令僧惠公、意方等重建法门寺塔。唐高宗曾给庙里捐了5000块钱,丝绸5000匹马,皇室大臣们也争相捐钱捐物。张氏曾撰文《无忧宫真身塔铭文》中描述重建的法门寺塔:拉柱扛天“,可知阿育王寺又称”无忧宫“,塔名也叫”无忧宫真身塔”。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舍利塔的称号为“大圣真身宝塔”,又称“护国真身塔”。
后梁隆德帝两年(公元922年),原唐朝节使者齐王李茂真修缮木塔,增建塔心柱,塔顶覆盖青琉瓦,每当晨曦满天或夕阳西下时,塔顶灿烂, 塔身巍峨,岐山阳光灿烂。当时的薛长旭在《秦王重建法门寺实录》中称赞道,“极为美丽精致”,堪比长安城大大小小的大雁塔。李茂珍建成后,这座四层木塔一直维持到明末。宋代法门寺继承了唐代皇庙的雄伟,恢复到规模最大,当时“澡堂院”的24个院落中只有一个可以一天洗1000人。宋徽宗曾在山门上写下“帝佛国”四个字。在晋元之际,法门寺仍然是关中著名的寺庙,在“藏经碑”中有僧侣抄写的《大藏经》5000卷的记录。晋人还刻有“诗碑”,赞美其庙楼:“三层风檐压地,秦川九锅强。
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在此期间,发生了两次地震,法门寺一度因动乱被占领法门寺舍利塔,寺院也在一场大火中被毁。
民国二十八年
(公元1939年),在爱国者、时任华北慈善会会长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上海实业家李祖深、李祖才捐资3万元,四面八方募集2万元,完成了明末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历经一年零四个月于1940年7月完成。在重建法门寺时,曾经有一位工匠偶然发现了地宫的一个角落。当时,中国大地内外乱世,战火如山,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西安,逼近其外围,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受害者,更何况震惊世界的青东岭盗墓案才刚刚发生10年。为了保证地宫的安全,主持法门寺修缮的朱子桥先生立即召集内部人士,要求他必须发誓保守这个秘密,绝不让外人,尤其是贪婪的日本人知道,否则他将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后来才发现,这些内幕确实是挺天而出的秦川人,真的没有人泄露地宫的秘密。朱子桥等人重新关闭了地宫的入口,向外界谎称毒蛇盘绕在塔下的山洞里,根本进不去。
文革期间,红卫兵想挖地开塔,但梁清大师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塔下的宝藏。
1976年8月,四川松潘发生大地震,地震波蔓延到阜丰,法门寺塔西南第二层砖砌被砸倒,塔体严重向西南倒塌,此后,塔体出现裂缝,相继倒塌,至1981年9月, 塔顶已经自行倒塌,只有剩下的一半塔体独自矗立在破碎的砖石基座上。我们今天看到的法门寺,其实是1987年以后仿唐式重建的,1988年重建的塔楼完全按照明代十三层八角塔风格,砖塔也改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
2009年3月19日,投资2000万元注册注册,负责法门寺文化景区运营管理服务。
主要建筑:
真身宝塔真身塔因藏在塔
下的佛真身舍利而得名,当初是“圣丘”,唐代建四层木塔,明代重建砖塔。此塔在经典记载中可见,都称其为“四层古塔”、“四层木塔”,晋人称其为“三层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强秦川”。1981年8月24日,塔的一半倒塌,留下了一半的塔的残余物。1987年春,唐代塔基出土,确认为正方形,边长26米,木结构,4根承重柱,20根后等高柱,亭式结构。四檐,高拱重檐。参考铭文的描述,可以推断其结构与地宫出土的铜浮像相似。1988年4月,根据明塔倒塌前的实际测量图纸修复,以钢筋混凝土为骨架和青砖。造型与明塔相同,八卦朝向,十三层,高四十七米,雄伟壮观。塔内还建造了一个平台,供游客爬上去向外看。
上图↑:真身宝塔
法门寺唐代地宫
法门寺唐代地宫发现于1987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最高级别的地塔地宫。地宫中保存的大量文物不仅档次高、品种多,有的甚至完好无损。它是研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学科,提供物证,对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法门寺地宫文物代表唐文化的金字塔尖顶。
法门寺唐代地宫
法门寺佛学院
法门寺佛学院是中国西北地区唯一的汉族高等学府,于2004年11月在方丈学城的主持下成立并运营。2010年5月,国家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本科专业和三年制研究生课程。学院坚持“志、道、德、才、学”的办学方针,吸收传统丛林修僧经验精华,借鉴现代高校教育规范化、规范化,培养出行行并重的优秀僧人。
上图↑:法门寺佛学院
法门寺博物馆法门寺
博物馆,又称法门寺宝物馆,展厅位于宝藏亭二楼、三楼。有“法门寺出土文物展”展览,展出文物160余件,全部是地宫出土文物,是唐族文物精华的集群展示,地宫内还有“地宫珍宝展”。法门寺博物馆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高水准的展览展现千年的辉煌,每年有100多万海内外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学习、观光、进行文学参观。法门寺博物馆已成为中国西北地区独特的文化和佛教文化旅游目的地,也是中国有影响力的学术文化交流中心。
上图↑:法门寺博物馆
法门寺和天舍利塔
法门寺和天舍利塔建于2004年,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源规划设计。宝塔高148米,双手合十,中间有一座宝塔式建筑,放置佛指舍利,塔内供奉着举世闻名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佛塔总投资超过50亿元。总建筑面积76690平方米,其中地上60225平方米,地下约16465平方米。2009年3月29日,佛教圣地法门寺落成。2009年5月9日,举行佛指舍利仪式。
上图↑:法门寺的和天舍利塔
佛光大道
佛光大道长1230米,宽108米,1代表世界上唯一供奉的释迦牟尼指骨舍利,2代表新旧塔,3代表佛法僧三宝的设计规划,0代表一切众生。而108,比如师傅拿的念珠是108,每取一个佛珠,就意味着你能看穿,放下一种烦恼。远看,直接通向十舍利塔,是一切众生不断攀登升华的过程。佛光大道分为主干道和辅路。在主干道上陈列着十个菩萨和祈祷楼。两边的黄色柱子是佛教神圣的祈祷塔,上面经常放置佛经,象征着佛法的智慧,可以征服一切苦难。佛经也按照佛教的五个时期排列,即华严时、阿哈玛时、方相等时、般若时、莲花时。华严指法境界佛法穿越大菩萨,这一时期强调大乘佛教。辅道东西有8组景观素描。东边是佛胜,讲的是佛陀非凡胜利的过程,西边是法境的源头,那里有上千万亿的菩萨,不同的修行方式有不同的化身和不同的名称,但菩萨的设置是根据不同的修行方式和宗派来确定的。所以,佛光大道也可以说是一条成佛之路。
档案:
遗物:1987年5月5日至12日,在圣物库开放期间共发现了4件遗物。其中两件是白玉做的,另一件是高僧的遗物。三者都属于“影骨”,与“灵骨”放在一起保护后者。“灵骨”呈黄色,有骨状颗粒状分泌物,上下折叠,三面平坦,一面略高,附着有点状白色霉菌。灵骨长40.03毫米,宽12.11毫米,直径13.75毫米,直径16.5毫米,重16.2克。这块佛骨是当今佛教界独一无二的至高无上的圣物,法门寺也随着真身舍利的出土而成为佛教胜地。
有八层
八重宝字,大小不一,层层叠叠,层出一幕,光芒耀眼。八重宝信由外到内依次排列:第八封,银边檀香宝信。从外面看,这是一块精致的黑漆木字,呈立方体状,长、宽、高均为30厘米,雕刻银边,全身由极其珍贵的檀香木制成,内壁涂有黑漆,漆黑闪亮。所谓顶部,就是封面上边缘有斜边的字母。这封木信被发现时已经严重腐烂。第七重,四大天王的镀金银宝字。第六,素顶银宝信。五、镀金如法顶银宝信。第四,六臂观音纯金顶宝信。第三个是宝天珍珠金篮,上面有纯金宝字。二是装有五福石宝信的金篮宝甸珍珠。当打开到最内层时,首先映入眼帘的重磅宝信,命名为珍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塔顶檐口高,金塔底部有一根小银柱,高仅11厘米。
金银器
:法门寺地宫中珍藏着120多件(组)金银器,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这些金银器皿大多是专门为皇帝活动迎宾送佛骨而制作的,做工极为精湛,刻有不少铭文,为判断主人、判断朝代提供了方便。还出土了许多茶具,如茶磨、茶碗等,与今天日本茶道中使用的器皿几乎一模一样,证明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唐代。
镀银蕴含着菩萨的真身
菩萨像高38.5厘米,重1.926公斤,是高僧成一为唐一宗长寿而特意建造的。后来,法门寺迎佛,指着舍利进宫时,舍利被放在菩萨所持的荷叶上。菩萨造型取自吉祥女神,高发馒头,戴花冠,上半身露出,斜垂,手臂饰有宝春,双手拿着鎏金银牌匾荷叶盘刻有誓言,文中写着:“供奉瑞文英武明德智仁大圣人广孝皇帝, 尊持真身的菩萨,常供养。祝圣长寿春,圣枝叶,八荒侍奉,四海无波。仙通十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延庆皇帝日记。“菩萨站在莲台上,莲台周围刻着四大天王。它不仅寓意“八荒来服侍,四海无浪”的加持,还蕴含着“永祭”的法律含义。铸造这尊雕像有四心之意:一是供养,二是保国,三是忏悔罪除灾,四是增福延年益寿。
香
1987年,考古学家在清理法门寺地宫文物时发现了9种香产品。据地宫内“帐篷碑”记载,有唐素宗供奉佛的3个香炉,以及唐锡宗供奉的“两香包”,重15两3分。这是唐朝皇帝在宫廷中使用香烛的明确证明。鎏金双蛾纹银熏球直径12.8厘米,链长245厘米,重547克,是迄今为止现存最大的唐银烟熏球。银熏球的设计巧妙,可以分为两个半球,有一个碗形香碗和两个内外平衡圈,当球滚动时,内外平衡环也旋转,香碗的重心始终保持不变,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装置应用的原理与现代导航和航空中使用的陀螺仪完全相同。欧洲人直到17~18世纪才掌握这一原理,但我们的祖先早在公元8世纪就巧妙地将这种技术应用于日常器皿。
玻璃窗玻璃
就是今天的玻璃,中国的玻璃加工技术长期受西亚影响,风格多为伊斯兰风格。由于其稀有性,釉面器皿与黄金和玉石一样珍贵。地宫内的釉面器皿大多是盘子、盘子、碗等配套器皿。总共有20多件。
瓷
在开幕之前法
门寺的地宫,关于秘色瓷器有各种说法法门寺舍利塔,有人认为秘色是指釉色的秘密,也有人认为是一种颜色的名称。地牢中的记载和出土的十三件秘色瓷宝物,都揭开了这个谜团。秘色瓷中有一个秘色八面净水瓶,里面装着29颗佛教七彩珍珠,嘴上放着一颗大水晶珍珠盖住。瓷蓝釉鲜艳、玻璃化、圆润,远胜于其他几件秘色瓷,瓶身形状规则,制作工艺达到唐代青瓷的最高水平,被认为是所有秘色瓷中最精彩、最典型的作品之一。法门寺秘色瓷的出土对中国陶瓷考古具有突破性意义,不仅解决了陶瓷行业长期存在的争论问题,也说明秘色瓷在唐末就开始火烧,在五朝达到顶峰, 最后为鉴定秘密色瓷的年龄和特征提供了标准。
真丝面料唐代,中国的丝绸面料
达到了顶峰,地宫里的丝绸面料就成了很好的证明。这些物品大多是由历代皇后供奉的,其中一些是
吴语
泽天的《武皇后的绣裙》。
佛经
法门寺最早的佛经是武则天“千佛碑”刻的《涅槃经》,但现在并不存在。唐无宗时期的灭佛运动被烧毁
法门寺的经文很多,但佛经的收集和修缮工作一直在进行。真身塔的半壁倒塌后,藏文经被清理干净,藏经包括“毗卢藏”字。
整个材料,普宁藏的全部题词和秘经的目录。[15]
佛像
那里
明代13层宝塔上共有88座佛龛,每个壁龛一尊佛像,1939年翻修时只剩下68座。清洁后,共有98尊佛像,其中不乏佛经,一目了然
王朝和中华民国的收藏。
地牢中的十个最多:
首先,
地宫中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唯一发现的既有文献又有铭文确认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的舍利,是佛教界最高的圣物。
其次,在众多的宝塔地宫中,法门寺的地宫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座。
第三,地宫的造型和文物的展示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唐代密宗金刚曼荼罗。
第四,法门寺的地宫拥有世界上最早、独一无二的玳瑁币。
五、全套唐代宫廷茶具
出土于地宫,是目前已知最早、层次最高、最完整的宫廷茶具。
第六,地宫中的一根双轮十二环金银锡棒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宝,被誉为“锡杖之王”,堪称稀世珍宝。第七,地宫中发现的
唐朝宫廷14件秘色瓷器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秘色瓷器,有铭文佐证。
第八,地宫出土的丝绸织物700多件,有唐代丝绸、罗丝、丝绸、锦绣、印花烫金、金画、捻金、织金等多种颜色,几乎囊括了唐代所有的丝绸品种和丝织技术,堪称唐代丝绸博物馆, 是唐代丝绸考古学史无前例的发现。
第九,包含第一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信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制作最精致、层次最分、等级最高的舍利宝信,是唐一宗送给的。第十,供奉着三佛真身舍利的45尊雕像的
顶部银字,上面刻有金刚界的45尊雕像,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罗曼荼罗。
文化活动:
元旦:祝福之旅活动
腊八节:转为法会
春节:新年祝福文化节
植树节:一系列大型植树公益环保活动
清明节:消灾祈福节
佛
沐浴节:大型朝圣活动,佛前大供养,沐浴佛法会
国际劳动节
:劳动节主题活动
5月9日起:中国宝鸡国际法门寺文化旅游节儿童节
:儿童节主题活动
国庆日
: 国庆文化艺术周
法门寺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法门寺国际茶文化研讨会
一般每四年举办一次,第一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于1994年11月举行,对唐代茶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和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而拉开了唐代茶文化研究的帷幕。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1990年,由宝鸡法门寺和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发起,联合举办“第一届国际法门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国内外10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上成立了法门寺文化研究会。截至2013年,它已经举办了数十届。
WFF大会:
2014年10月16日至19日,第27届佛教世界大会在中国宝鸡举行。这是WFO会议首次在中国大陆举行。截至2014年,WFO大会已在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举办了26届。2014年6月30日下午,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宣布大会主题为“佛教与公益”。今年的世界佛教联谊会将邀请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2000多名僧侣,其中行云法师等台湾僧侣也在邀请名单上。
旅游小贴士:
旺季(每年3月1日至11月30日)门票120元,淡季(每年12月1日至次年2月29日)门票90元。
交通:宝鸡-法门寺风景路线
1、从宝鸡长途汽车站乘坐高速班车到阜丰汽车站,早上6:20开始,18:40结束,每15分钟一班,90分钟路程,票价22元/票。
2. 换乘巴士
到法门寺景区扶风汽车站,穿梭巴士或共享面包车,票价3元,10分钟路程。
3、从宝鸡长途汽车站乘坐班车到法门寺,首班车为早上7:30,末班车为16:30,每1小时一班,乘坐关中环线,150分钟路程,票价19元/票。
西安—法门寺景区路线:(以下线路均为高速,2小时)。
1. 唐朝之旅
出发地点:大唐芙蓉园西门
出发时间:8:00-11:00
中途停留地点:大雁塔北广场东侧停车场
回程时间:14:30-16:00
2. 巴士路线
游2(西安火车站-法门寺)(每天3班)。
出发地点:西安火车站东广场
出发时间:7:00-10:00
回程时间:13:00-16:00
3. 城西客运站
线路(西安城西客运站-法门寺)。
出发时间:
首班车:8:45-09:00
第二班: 11:
中午00-11:30
第三类: 16:
下午00-16:20
法门寺 - 西安城西汽车站
出发时间:
第一班:上午5:25
第二班:下午13:00 [24]。
如果觉得法门寺好,请邀请师兄下载拜佛APP一起修行!
下载佛陀应用程序
:从手机应用商店下载“拜佛”;
联系并寻求帮助以拜佛: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